如花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和两个弟弟。如花是家里的顶梁柱,后爹好吃懒做,脾气暴躁,母亲身体不好,弟弟妹妹还小,如花义不容辞挑起了家庭重担。
如花与清风结婚后,清风住到如花家,相当于做了上门女婿,家里也多了一个劳动力。人常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丈母娘越看越喜欢。”但是老丈人对女婿越来越不喜欢,甚至讨厌。因为清风很勤快,家里家外样样拿手,如花的母亲和弟弟妹妹都很喜欢清风。清风在如花家的地位比后爹地位还高,所以家里唯一不喜欢他的人就是如花的后爹即他的岳父。如花的后爹身材瘦瘦的,脊背微微有些弯曲,脸上满是皱纹,头发和胡须花白稀疏,唯有两道眉毛长得又黑又长,就像庙里的长眉罗汉似的,向下扑闪着,把一双眼睛遮住了,使人感觉到他总像在打瞌睡,没精打采的。后爹脾气暴躁,有点痴狂,动不动就发脾气找人吵架。清风也不喜欢岳父,感觉这岳父太不像话,不负责任,好吃懒做,还赌,有时还会打如花母亲。每当后爹打如花母亲时,清风都要出面阻止,因此两个人结下恩怨。
在一个冬日的清晨,天下大雪,如花的后爹又发脾气了,和清风吵起来。如花的后爹一气之下,把如花清风他们的被子扔了出去,要把他们赶出家门。清风和如花也受不了后爹的蛮不讲理。后爹时不时地发痴发狂,莫名其妙就要骂人。面对这样的后爹,如花是不怕的,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如花敢与后爹顶嘴,比较泼辣,所以后爹是不敢对如花发作。后爹只敢对清风发狂,他总觉得清风是外人,是一介书生,好欺负,但如花看不下去。当天如花就拉着清风出门去找自己的亲叔叔。如花的叔叔和堂弟听说如花后爹把他们赶出家门,跑过来把那后爹给痛骂了一顿,然后帮如花收拾行李家当准备帮他们搬家,搬哪里去呢?叔叔说,去小奶奶家,小奶奶家比较宽敞,而且小奶奶也比较疼如花。到她家去,小奶奶准欢迎。一合计好,堂哥就挑着米缸,叔叔挑着水缸,如花清风带着行李家当,一行人直奔岭后小奶奶家而来。
来到小奶奶家,小奶奶摸摸如花的头,心疼不已,疼爱有加,此后清风如花就在小奶奶家住下了。清风如花在小奶奶家一住就是两个月,这时候如花怀孕了。
清风原来的家是在富山,因为富山被水淹没了,家乡的街坊邻居都搬迁到了瑶山。清风想,一直住在小奶奶家也不合适,况且如花已有了身孕,还得要有个自己的家呀。
于是,他来到了瑶山,找到村长说明情况,要求回到自己家乡来。村长听说了清风的情况,很同情他,帮他登记好。一个月后,办好手续,清风如花就回到了瑶山。在瑶山,刚开始他们居住在别人家里,在别人家堂前隔了几块木板就当一个房间,一个家。
清风在村小教书当校长,后来还兼任了村委会会计,民兵连长。因为清风聪明能干且担任校长及村干部,领导给他分了两间厢房。这样清风如花总算安顿下来,有了自己的家。
六十年代闹饥荒,没有粮食吃,清风每月工资24元,到处去买粮食都买不到粮食。如花挺着个大肚子去山上河边挖野菜,去地里挖土豆地瓜。有时候什么收获也没有,饥饿经常光顾他们。
那时还是大锅饭,几家人合用一个灶台。一天清风的堂妹把水缸里的水用光了,堂妹叫如花去挑水。如花怀着六个月的身孕,挑起水桶到山下去挑水,挑完水,回来就流产了。清风知道后把堂妹痛骂了一顿,责怪她不该叫身怀六甲的堂嫂去挑水。如花流着泪叫清风不要责怪堂妹,说她也是无心之失,都怪自己不小心。
从此,清风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如花,不再让如花做任何事情,甚至家务活都包了。在清风精心照料下,如花身体恢复过来。
后来,如花再度怀孕,十个月后孩子顺利出生。儿子长到11个月大的时候就会叫爸爸妈妈,会走路了。儿子非常可爱,虎头虎脑,人见人爱。如花天天在家抱着孩子逗孩子玩,左邻右舍也经常来家里拉家常抱抱孩子,忍不住还要亲亲这孩子。可是,一天夜里儿子突然发烧,身上发出一粒粒的疹子,浑身发黑。这孩子白天好好的,活蹦乱跳的,怎么半夜就突然发起热来了?如花急得团团转,这方圆十几里都没个医生,这可怎么办呀?清风也很着急,半夜里,就去三十里外的镇上找医生,求医生给开个药方,救救孩子。当清风拿着医生的药方去抓药回来的路上,孩子就不幸夭折了,如花痛哭流涕,终日以泪洗面。
那些天,清风在砖窑厂烧砖,砖窑厂在瑶山的外面,从家到砖窑厂的路上要经过一片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