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后,全家人都切萝卜丝晒萝卜干。母亲总比旁人晚去几天,那时候大个的好萝卜会被挑完,剩下的小萝卜就会便宜很多。
但是晒萝卜干一点也不影响口感。一般人家都是切成细丝,妇人之间有个不成文的比试,那就是谁家萝卜丝又脆又细,就说明那家妇人手最巧。
偏偏佳肴喜欢吃粗点有嚼劲的萝卜丝,母亲便切粗些,从此退出与邻家大婶的比试。
晒萝卜条多是兄长的工作,他不许母亲和自己爬梯子,总是自己端着装满萝卜条的簸箕爬到屋顶上晒。
想到这里佳肴默默抬头看了眼天空,今天的天气很好,盐农们肯定能收一场盐!
直到眼角那股湿热退去,她才买了些萝卜回家。
见兄长在书房看文件,佳肴倒了杯热茶过去:“哥,我买了些萝卜,帮我一起切条吧!”
沈明觉立即收桌子站起来道:“好啊!为兄也想吃萝卜条佐粥,走吧!”
两兄妹切了几个萝卜,沈明觉突然低声道:“我也想家,想帮母亲打糍粑,杀年猪,晒萝卜条,蒸米酒。
只是为兄职责所在,必须把这新安当家呆满三年。但是你们不一样,你们不必非陪我在这里忍受清苦。
无人能让为兄回家,但为兄可以让你们回家!”
佳肴握住兄长的手:“我明白的,二哥也明白,但是大哥你还不明白。
我们陪你没有一丝不甘愿,因为我们是家人,是至亲。
别说岭南,就是刀山火海也愿意陪你走下去的人。要回家,只能是咱们一起回!”
两兄妹相视一笑,切完一大筐萝卜丝,沈明觉熟练地拿到屋顶上晒,结果被上门的县丞给看到。
不过一天就传遍全城,沈大人高风亮节啊!亲自晒萝卜干,当真是俭朴致极啊!
上行下效,结果县衙官吏都晒起萝卜干来,站在高处往新安的屋顶上一看,一片片一排排,全都是青白的萝卜。
新安盐产的多,别处不知道,当地的盐价是降下来了,连普通百姓都买了许多海盐储存,腌咸菜都舍得放盐了。
加上新安的青菜多,家家户户拉绳子晒菜干,门口放几个大坛子腌酸菜。
因为来杏花巷的商队,除了买蚊香、河粉、干海带,还会收一些品质好的干菜。
所以百姓晒干菜才积极了起来,不像之前菜收多了就是喂牲口,而现在,都知道挑好的或晒或腌了。
不知何时起,也许是新安城变干净那天,也许是晒盐法推行那天,新安县城似乎变得活力起来了。
不像刚来的时候,到处一片脏臭狼藉,往来百姓神情麻木,面容枯槁。
就连玩耍的孩童,也是个个挂着黄鼻涕,衣裳或是破旧不堪,或是直接不穿。
而现在每日都有许多乡镇百姓进城,把自己的干菜山珍等物拿来卖。摘的野菊草药等物,直接送到杏花巷。
以往都是当荒草的东西,现在还能换钱了。虽然才三斤一文,但是在这种清闲的十月天,全家出动,几天就能采个几十斤。
拿到杏花巷换十来文钱,在集市上买些便宜的粗粮,拿回家就能吃几顿稠粥。
要知道以往的冬日,家中一日两顿喝的菜粥都是稀的见底的。
十月底县衙招人修路,不是征用免费徭役,而是招工人,每天管两顿饭,给十文钱。消息一发出来,就有许多人来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