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道:“妈妈,您千万不要伤心过度。三郎走之时心心念念的都是您。若是他回来看不见您会心碎的!”
说起苏辙,任妈妈嘴里念叨着:“三郎!三郎啊!”
在这低沉的氛围中,所有人都在难过。
男子们忍着泪,但内心煎熬,女子们则任由着眼泪往下淌。
原本苏轼一家归来,府里才高兴没多久,现下又陷入了一片愁云惨淡之中。
自那以后,苏轼除了必要的应酬之外,足不出户,就守着妻子。
很多时候,王弗躺在床上养病,苏轼就带着儿子在一旁的书桌上念书写字。
难得的,一家三口有这么静谧的相处时光。
每每苏迈写好一篇字,都会拿到母亲跟前让她查看,有时候他还会在母亲面前背诵诗文。
每当这时,王弗就会伸出手温柔地抚摸儿子的脑袋,眼神中满是宠溺,告诫道:“迈儿,读书须用意,需得多年刻苦,三心二意总是不成的!你祖翁、父亲、叔父都是鼎鼎有名的才子。苏家是书香世家,你当时时勤勉才是!”
苏迈懂事道:“娘亲放心,孩儿定会刻苦用功,不给苏家丢人。”
王弗是幸福的,有通情达理的公婆,融洽温情的姑嫂、妯娌关系,有恩爱的夫君和可爱的儿子。
苏家家大业大,衣食无缺,放眼全天下也找不出几个像她这般命好的女子。
可同时她又是不幸的,因为她和苏轼仅仅相依相伴度过了十年,在二十六虽的年纪如花凋零。
1065,治平二年,又是一年的春天。
桃花盛开。
曾经,王弗在凤翔的宅子里种了许多棵桃树。
可桃树还未及开花结果,他们就已经离开。
熬过了漫长的冬季,京城里的男男女女都去到郊外踏青赏花。
久在病榻的王弗也敏感地闻到了春风里的花香。
苏轼坐在床边轻声询问:“娘子,郊外红岩寺的桃花开了,我陪你去看看罢!”
此时的王弗已经瘦得只剩皮包骨头,谁都知道她熬不了多久了。
奄奄一息的王弗眼里露出渴望:“二郎,我确实也很想去瞧一瞧。只是我这身体······”
苏轼温柔道:“不怕,有我在,我背着你,咱们一起去看,就咱们俩!”
王弗眉眼带着笑意,依稀能看出当年风华正茂的模样。
马车里,莫愁准备最柔软的锦被,生怕前行时磕着嫂嫂。
除此之外,她还准备了许多点心和果脯,就像普普通通的一次出游一般,准备了很多东西。
苏轼没有让任何人跟着,甚至是儿子苏迈。
他只带着何七,驾着马车往郊外的红岩寺前进。
一路上,王弗都依偎在苏轼的怀里。
生怕妻子吹风,马车被捂得严严实实。
王弗道:“官人,你把车帘打开,我看看外边!”
苏轼十分听话,把车帘挽了起来。
风里裹挟着花香和青草的香味迎面扑来,王弗又剧烈地咳嗽起来,苏轼急忙想关上。
“官人,别······”
王弗赶忙阻止,但剧烈的咳嗽让她说不了一句完整的话来。
苏轼关切道:“娘子,风太大,春风还带着凉意,你不能吹。”
王弗摇摇头,艰难道:“官人就让我任性这一回罢!”
苏轼知道,妻子在家里关得太久太久了。
最后马车停在了红岩寺。
何七找了块大青石,在大青石上铺上锦被,还摆上了糕点:“公子,主母,这里看桃花正好,而且人少,安静!”
苏轼很是满意,从糕点盒子里拿出几个点心放在他手里:“小七,谢谢你!你自去,一会儿我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