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远道:“这么说,莫愁妹妹是答应帮忙了?”
感情之事不能勉强,莫愁不敢随意答应,委婉道:“王家哥哥,如今这苏家是我三嫂嫂当家。这事儿我得回去和嫂嫂商量商量。再者,这婚姻大事需得我二哥哥首肯。”
“我晓得的,只要莫愁妹妹肯去周旋,结果如何也是天意。”
王道远一来怕后母不疼苏迈,而来也是担心堂妹二十七娘。
二十七娘很是崇拜姐夫苏轼,大有一辈子不出嫁的想法,把王家上下都给急坏了。
反正苏轼早晚要续弦,王家也是愿意把二十七娘嫁过来的。
莫愁道:“王家哥哥今日且先回去,有什么话我会派人送来。”
王道远再三感谢才告辞而去。
此时,莫愁再没了逛街的心思,立马找到了嫂嫂文姬,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
文姬道:“王家想亲上加亲,迈儿也有人疼,本是人之常理。只是二哥哥那里······”
莫愁道:“我也这样想,所以不敢贸然答应。嫂嫂,我们或许可以试试二哥哥的心意。”
文姬问道:“如何试?”
莫愁凑近文姬耳边,把心里的盘算讲了一遍。
文姬听后道:“暂且先这么办罢!”
几天后,苏轼刚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嬉笑的声音。
循声望去,莫愁和一个陌生的女子正带着一群孩子玩耍。
定睛一看,那陌生女子竟有几分眼熟。
莫愁瞥见了哥哥,把苏轼拉了过去,笑道:“二哥哥,你瞧瞧她,可还认得出来么?”
苏轼想了想,道:“莫非是二十七娘?”
二十七娘矮身施礼:“多谢姐夫还记得奴家。”
距离上次见面已隔了快十年,这十年里,二十七娘从一个小丫头长成了大姑娘,难怪苏轼一时半会没认出。
苏轼笑道:“二十七娘怎么突然来了?”
被这么一问,二十七娘羞得满脸通红。
莫愁赶紧解围:“二哥哥,你这话说得,好似二十七娘不该来。从前我和二十七娘也常在一起玩耍。如今难得在眉州,我便请二十七娘来叙叙旧。”
苏轼急忙躬身赔罪:“是在下无心之过,望二十七娘切莫多心。你尽管把这里当自己家。”
二十七娘回礼道:“姐夫千万别这么客气。我这次前来,既是为了和莫愁叙旧,也是帮着照看迈儿。”
苏轼道:“既如此,二十七娘就安心在苏家多住一段时间。”
“奴家谢过姐夫。”
当二十七娘看见苏轼的时候,一颗心都怦怦直跳。
她紧张得手脚都不知该放在何处,又怕姐夫看出端倪,所以一直克制着。
就这样,二十七娘在苏家就暂时住了下来。
一日,她坐在后院的廊下看书。
二十七娘和堂姐王弗很不相同。
王弗博览群书,性子沉稳,二十七娘念书不多,最喜读姐夫的诗词,性格活泼。
这不,她手里看的就是苏轼新出的诗文集。
当看到动情处,二十七娘忍不住低声吟诵起来: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当念道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时,二十七娘的神情忽的黯淡了下去。
一个声音陡然响起:“二十七娘在念诗?”
二十七娘抬头一看,正是姐夫苏轼,急急忙忙把诗文集藏在身后,起身施礼:“姐夫,您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