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娘硬着头皮拿起笔写了一句苏轼的诗。
苏轼一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教导道:“二十七娘,你的手腕要用力,让笔锋藏在线条之中。”
二十七娘听得似是而非,苏轼干脆上前,握住她的手书写了一行字。
两个人的距离是那样近,近得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呼吸声。
二十七娘又羞又臊,胸口小鹿乱撞。
苏轼发觉二十七娘的手在颤抖,才发现她的脸已经红到了耳根。
两个人在刹那间对视,又慌忙挪开。
气氛变得有些不对劲。
二十七娘红着脸道:“姐夫,我想起莫愁妹妹让我教她绣花的花样呢。”
苏轼也尴尬道:“既如此,你便快去罢!”
二十七娘矮身施礼,慌慌张张出了门去。
自那以后,二十七娘再也不来苏轼的书房,甚至是故意躲着苏轼似的。
两个人分明在一座宅子里,就是见不着面。
看不见二十七娘,苏轼的心也仿佛空荡荡的。
这些日子,二十七娘就躲在房里做针线。
诚然,她念书比不上堂姐王弗,但那一手的女红堪比最好的绣娘。
自她来了苏家,就不知给苏迈做了多少衣裳和鞋袜。
二十七娘知道,她不能一直住在苏家,所以总是抓紧时间给迈儿多做了衣裳,把往后好几年的都做好了。
都说慢工出细活,针线快不了,二十七娘就只能熬时间。
晚上,她睡的时候很少,许多时候就昏黄的灯下一针一线缝制着。
有时候想起命薄的堂姐,二十七娘还会偷偷落泪。
针线费眼睛,又加上熬夜和流泪,在一天早上,二十七娘竟疼得睁不开眼。
请了郎中来瞧,众人才发现她做了那么多衣衫鞋袜。
莫愁把侄儿苏迈叫到了一旁,教导道:“迈儿,做人要有孝心。你的姨母为了做了这么多,她眼疾的这段日子,你可要好生伺候。”
十岁的苏迈很是懂事,回答道:“姑母放心,姨母对我好,我也会对姨母好。这段时日我会端茶奉药,孝心伺候。”
莫愁欣慰点头:“是个贴心的好孩子。”
之前,苏迈送学堂散学回来,二十七娘总会准备糕点,有时还会亲自熬汤给他喝,生怕他饿着。
吃了喝了之后,苏迈就会坐在桌旁完成夫子的功课,二十七娘就会坐在旁边做自己的针线。
现在她眼睛生了病,苏迈就不许姨母拿针线。
二十七娘总会笑道:“迈儿,姨母没事,你不要太紧张。”
苏迈认真道:“眼睛可是大事,郎中都说了,让您好好养着,太费眼睛的事都不能做。”
二十七娘握住苏迈的手:“好好好,姨母不做针线。我就坐在一边陪你,好不好?”
苏迈点点头:“好!”
夏天天气热,总是有恼人的蚊虫,二十七娘就拿着扇子一边给苏迈扇风,一边驱赶讨厌的蚊虫。
苏轼从门前路过,看见这一幕,仿佛看见了王弗还在世的样子。
等到养好了眼睛,二十七娘就收拾行李准备告辞。
不论文姬和莫愁怎么挽留都不成。
文姬道:“妹妹,苏家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让你住的不顺心要回家了?”
二十七娘笑着摇头:“不!苏家上下都待我极好。只是我一个外人不能住太久,否则别人会说闲话的。”
莫愁道:“你是迈儿的姨母,怎么会是外人呢?而且迈儿喜欢你,你怎么舍得丢下他?”
说到这里,二十七娘红了眼眶:“我到底是未出阁的姑娘,久在苏家打扰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