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再没有了拒绝的理由,千金易得,知音难觅,灵魂伴侣更是求之不得。
苏辙向朝廷告了假,带着家人与沈括一家前往密州,探望哥哥苏轼。
郊外,苏轼正在查看庄稼的长势,忽的听见轰轰隆隆的马蹄声,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苏轼抬头一看,远方,一群骏马由远及近,待再近一些,苏轼才看清楚,那为首的骏马上坐的是弟弟。
苏轼大喜过望,连忙出了麦田。
苏辙的骏马在哥哥面前停下,下马,两兄弟紧紧拥抱在一起。
苏轼道:“子由弟,你怎么来密州也不提前给我说一声?”
“老哥,我这不是为了给你一个惊喜嘛!”
拥抱过后,沈括的马也到了,其后是孩子们骑着马。
无忧、灵泽、苏迟、沈域,还有苏迈带着弟弟苏迨。
如今,孩子们一个个都大了,不论男女同样念书习武,骑马射箭,吟诗作赋都不在话下。
无忧和灵泽穿着男子衣裳,在马上英姿飒爽。
两个孩子对着大伯恭敬行礼。
苏轼看着无忧和灵泽,感慨:“可惜我家三个儿子,就没一个女儿。”
沈括道:“我的大舅哥,子由的女儿不就是你的女儿?杭州几年不也是你教导她们?反正都是咱苏家的女子,弱不了!”
苏轼笑着点头称是:“你们既然到了,那文姬和莫愁呢?对了子由,你的三胎儿女呢?”
苏辙回答:“他们都来了,现下在家同嫂嫂叙旧呢!”
苏轼看见马背上挂着酒壶,笑道:“那咱们就在这青山绿水中饮酒叙旧!”
于是,三兄弟在坐在田间地头畅谈,孩子们就在田野间恣意地玩耍打闹,自由如风。
把密州游览个遍之后,苏轼也带着一家人启程,与苏辙、沈括前往泉州。
泉州,大宋最繁华的海外贸易集散中心。
三年前,沈括设计的新式远洋船在这里建造,刚好试航成功,随时准备出海。
在泉州停驻的时间里,苏轼、苏辙、沈括亲自采购远洋所需要的物资,招募熟练船员,储备淡水等等,可谓事无巨细。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莫愁同两个嫂嫂宿歇在一个屋,沈括和苏轼、苏辙一个屋。
那一晚谁都没有睡觉,像是要把一辈子的话都说完似的。
第二天登船,王闰之和文姬都忍不住掉泪,反倒是莫愁像个没事人似的,安慰道:“两位嫂嫂,暹罗是最熟悉的海上路线。我要出去长见识,是件高兴的事!”
苏轼和王闰之,甚至孩子们都以为沈括与莫愁,是跟着之上开辟的海外贸易线路走一遭,只有苏辙和文姬知道真相。
文姬道:“小妹说得对,嫂嫂,我们快别哭了,不吉利!”
王闰之急忙收住泪:“小妹,保重好自己,我们都在家等着你们平安归来!”
另一头,苏辙道:“存中,该说的都说过了。你放心,域儿和小香儿我会好好抚养,等着你们回来,咱们一家重聚。”
沈括微笑点头:“我的大舅哥才华盖世,我的小舅哥文韬武略,再没有比你们更让我放心之人了。”
苏轼不明真相,道:“若不是还有官职在身,我恨不得同存中一起登船。”
沈括笑道:“大舅哥莫急,等下次,咱们就一同乘船出海,见见外面的世界!”
苏轼兴奋道:“那咱们可说定了!”
苏辙道:“老哥,这恐怕要等到咱们告老还乡之时。那个时候,咱们许多牙齿都掉光了!”
三个哈哈大笑。
无忧拉着莫愁道:“姑姑,我也想同您一起出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