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六零二大案案情衍生出的旁枝末节越来越错综复杂。
在这个侦查设备落后的背景下,即便刑侦大队的主要警力已投入大半,这起案子的进展,依旧是大而难统的举步维艰。
国际媒体的持续跟踪播报,社会大众的瞩目,市民的恐慌以及上级的施压,都成了他们的紧箍咒。
就在全刑侦大队集中人力捋清涉案人员的交叉点以及枪械弹药的来路时,一组的张扬和几名队友去娱乐宫办案的途中又发现了一具中弹身亡的浮尸。
…
公安局,局长办公室门大敞,顾恺正坐在办公桌前奋笔疾书。
“顾局。老付头对死者头部的弹孔解剖有结果了。”
三组队长孟听海终于放下了大喇叭,荣归大队办案子了。 见门没关就直接进来了。
“是劫持案里的冲锋枪吗?” 顾恺忧心忡忡的抬起头。
孟听海性子沉稳,心思缜密。他的资格老,派头也大。脾气耿直的人,自然没有道理惯着这些胡思乱想的后生,即便这人是他的顶头上司。
“顾局您这猜想不成立。死者男性,除了年纪约莫二三十岁,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与六零二的案件有联系。”
“老付头的初步勘验,推断是近距离射击。虽然经过河水冲刷已经找不到子弹射入口处的枪膛油污,不过,射入口的外线依旧隐有黑褐色轮状的挫伤轮。可惜尸体腐烂严重,死者身上暂时也没有发现与身份有关的有效物件。剩下的只有进一步解剖才能有结果了。”
枪支,涉黑。近距离射杀,不排除熟人作案。抛尸地点的范围太过宽泛了些。
“看来京都这片天,最近不太平啊。”孟听海的宽慰并没能让顾恺放下心来。
国家对于枪械的管制有多严格,没人比他们还清楚了。可这几年涉及枪支的犯罪也太泛滥了。
轰动全国的六零二爆炸案已经敏感到了极点。能造成这么大动静,背后操盘的人,绝对是架海擎天般的存在。
顾恺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提心吊胆。现在他的权限缩水了一半,查点东西调取文献都蹑手蹑脚的。
“一组二组那边现在是个什么进度?”
“二组那边,李楠带伤调查走私枪械,进度慢些。查出来不少与案件无关的。他那边现在也是焦头烂额。技术科那边做了成份对比,根据弹药成分展开的调查,更是毫无线索。”
啥啥都没有,还想扛大鼎的节奏。这种案子,是他们穷其一生都不想遇到的。
想查的,一点也没查到。没想查的,反倒扯出来一堆的陈年诟病,一地的鸡毛…
干了一辈子刑警,临退休了摊上这么个难啃的骨头,怕是余生都会意难平了吧?
“子龙那边呢?”
万子龙的近况,孟听海多少是了解的。
毕竟他们三组也有不少人都被约谈了。
“子龙他们最近日子不好过,所有线索都卡在娱乐宫的调查中。没有进一步的铁证,恐怕调查令很难被批。就连张扬都被灰溜溜的赶回来了。”
顾恺的儒雅在一声叹息中,平添了几分无力感,
“京报那边的记者现场拍了不少照片,怎么报纸还没出来?”
“是要干涉吗?”
“不。让他们写让他们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给我可劲儿的预测猜测这具浮尸的可能性。”
孟听海心里不是滋味,但凡有一丁点儿办法,他们这位局长就没可能剑走偏锋吧?
“是,顾局。”
“滴滴…”,顾恺想说的话,都被怀里的BB机响声截停。匆匆一瞥,表情尬了。
“子龙没去盛宅?征调文书都给他搞来了,这混蛋玩意到底在玩什么?”
孟听海想起老付头那边的情景,稍稍斟酌了下,“咳,顾局。子龙去是去了。就是时间不赶巧,盛家那位没放行。刚巧又赶上张扬给他发了信,索性就直接先回了局里。”
啧,耿直的老宝藏一辈子没学会撒谎。
顾恺那双充满智慧的眸子里看破不说破,“子龙现在在局里?”
“在。老付头连着半个月没消停,大前天还累晕了。法医办那边实在忙不过来。子龙…”
顾恺听完也不是滋味,悻悻的揣起了传呼机。
他做的安排都是势在必行的,可以说是最适合所有人的利弊抉择。
揪着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不放,即便被人误解被人诟病,他顾恺也要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