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这个在中原大地上崛起的强大帝国,其疆域之广、兵力之强,已经让四方邻国望而生畏。在平定了西域的匈奴和诸国之后,大秦的目光再次投向了东方,那是一片隔海相望的土地——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静静地躺在大海的怀抱之中。对于大秦帝国而言,朝鲜半岛不仅是一片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土地,更是其实现东方战略的重要跳板。控制了朝鲜半岛,就意味着大秦的势力范围将进一步向东扩展,与更广阔的海洋世界接壤。
箕子朝鲜,作为朝鲜半岛上最为古老和强大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箕子,商朝纣王的叔父,因避乱而东迁至朝鲜半岛,建立了这个国家。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箕子朝鲜与中原的联系逐渐减弱,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也在封闭的环境中逐渐形成。
朝鲜国现任国王是箕准,他感到了来自秦帝国的深深威胁。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东北设立的辽东郡、辽西郡,使得大秦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朝鲜半岛的边缘。箕准清楚地意识到,强大的秦帝国完全有能力进一步扩张,将自己的小国纳入其版图中。
然而,在秦始皇在位期间,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没有将统一朝鲜半岛作为优先考虑的事项。这使得箕准暂时松了一口气,但他也明白,这种安宁可能是暂时的。
当秦二世扶苏继位后,大秦帝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他们不仅打败了一统北方草原的匈奴大帝国,还将整个北方草原变成了大秦帝国的牧场。随后,秦军挥兵西进追击匈奴残兵,趁机占据了西域,灭掉了西域各国。这一系列的军事胜利让大秦帝国的声望和势力达到了新的高峰。
对于箕准来说,这些消息无疑是雪上加霜。他清楚地看到,大秦帝国的锋芒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原地区,而是开始向外扩张。作为朝鲜国王,他深知自己的国家在大秦帝国的眼中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目标,但这也足以让他感到寝食难安。
箕准知道单独依靠朝鲜国的实力无法抵挡大秦帝国的冰峰,周边国家都被大秦所灭,朝鲜半岛上还有几个部落国家,其实力也不足以成为抗秦的盟友,于是箕准采取了外交手段来缓和与大秦帝国的关系。
他派遣使者前往大秦觐见扶苏,表达朝鲜对大秦的尊重和臣服之意,并献上珍贵的贡品。同时,箕准还利用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人脉关系,游说大秦的重要官员和贵族,争取他们对朝鲜的支持和保护,希望能让秦二世扶苏放弃吞并朝鲜国的想法。
然而,箕准的外交政策未能奏效,根本无法打动扶苏放弃吞并朝鲜半岛的想法。这位大秦帝国的皇帝,他的心中有一个宏伟的蓝图:统一四海,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朝鲜半岛,作为连接中原与东北亚的重要桥梁,自然成为了扶苏眼中的下一个目标。
蒙山,这位在大秦军中威名赫赫的东北战区上将军,被扶苏选中来执行这次东征的任务。他率领的十万将士,都是大秦帝国的精锐之士,他们身披重甲,手持利刃,眼神中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
他们有着严明的纪律、强大的战斗力和不屈的意志。大军从东北战区出发,发起东征,这支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挺进。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告诉世界,大秦帝国的雄心和力量无人能挡。沿途的百姓纷纷驻足观看,为这支英勇的帝国军队送上祝福和期盼。
箕子朝鲜的军队虽然勇猛善战,但在大秦的精锐之师面前,还是显得力不从心。蒙山凭借着出色的战术指挥和强大的兵力优势,迅速击败了箕子朝鲜的军队,占领了朝鲜国的都城。随后,他又挥师南下,相继平定了朝鲜半岛上的其他国家,将这片土地彻底纳入了大秦帝国的版图。
统一朝鲜半岛后,扶苏的雄心壮志并未因此而止步。他深知,单纯的军事征服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和平与繁荣,唯有将这片土地真正融入大秦帝国的行政体系,才能确保其稳定与发展。
经过深思熟虑,扶苏决定在朝鲜半岛上设立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郡,这一举措旨在将朝鲜半岛的各地纳入大秦的直接统治之下。
他明白,通过设置郡县、派遣官员,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这片新征服的土地,同时也能促进朝鲜半岛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与经济融合。
在选派郡守时,扶苏更是谨慎而明智。他选择了皇族成员担任各郡的郡守,这些皇族成员都是扶苏精心挑选的人才。他们不仅有着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更对大秦帝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坚定的忠诚。
他们被派往朝鲜半岛,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