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承自认被扶苏任命为西征中亚的主帅后,深感责任重大,自己身为太子,如果西征出了大的差错,不仅影响自己的声誉,还会动摇自己的太子地位。
这对自己来说是一场重大的考验,幸好父皇考虑周全,为他配备了卫侯蒙山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以及彭越和英布这两位勇猛果敢的将领作为辅佐。这三位将军在军中都享有崇高的威望,他们的存在让赢承感到无比踏实。
赢承清楚地知道,父皇此次的用意不仅仅是让他率领军队西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西征让他在军中建立威望,熟悉军中的事务,为将来继承大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不辜负父皇的期望,赢承日夜钻研兵法,虚心向蒙山、彭越、英布等将领请教,与他们共同商讨战略。他明白,战争是残酷的,只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确保最终的胜利。
在战争后勤准备充分之后,赢承率领蒙山、彭越、英布等将领以及几千名精锐卫队前往西域。他们将在那里与北方战区的十万大军以及西域都护府的十万驻军汇合,共同组成一支强大的西征军团。
在西域的日子里,赢承与将领们深入了解中亚三国的地形地貌、敌情动态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他们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对每一场战斗都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部署。
赢承的勤奋和努力得到了将领们的一致认可,对这位皇储也充满了极高的期待,他的智慧与果断,赢得了每一个人的信赖和支持,不愧是以贤明著称的太子。
在等待的日子里,赢承时刻关注着蒯通的出使进展。终于,在一天清晨,他收到了蒯通从大月氏带回的好消息:大月氏国王禺益已经答应了与大秦帝国联合进攻大夏国和大宛国。这一消息如同一缕春风,吹散了赢承心中的紧张和担忧,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大月氏的加入,如同给赢承手中增添了一把利剑。虽然他们的军队实力并不强,但他们的地理位置和对中亚的熟悉程度,为赢承的西征战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中亚战略的执行如此顺利,让赢承对即将到来的西征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他深知,这一战的胜利将为大秦帝国打开新的疆域,也将彻底奠定自己作为储君的威望,太子地位将无可撼动。
赢承立刻召集了西域都护府总督蒙山以及彭越、英布等将领,共同商讨出兵的具体事宜。在作战会议中,他详细听取了各位将领的意见和建议,对战略部署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他的果断与明智再次赢得了将领们的赞叹和敬佩。
随着出兵日期的临近,整个西征军团都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决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二十万大秦精锐骑兵在西域都护府首府城外集结完毕,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气势如虹。
赢承身披金色纹龙战甲,腰悬长剑,威风凛凛地站在点将台上,蒙山、彭越、英布等将领也是身披黑色战甲站在扶苏两侧,扶苏目光扫过每一位将士,声音洪亮地发布出征令:“将士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日,就是我们为大秦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之时!目标中亚,出发!”
随着赢承一声令下,二十万大军如同潮水般涌动,铁蹄轰鸣,扬起滚滚烟尘。大秦帝国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似乎在诉说着这个伟大帝国的辉煌与荣耀。
赢承知道时间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他决心要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席卷中亚。按照跟大月氏国王禺益的时间约定,大秦军队急速行军,一日行军百里,铁蹄轰鸣,如同雷霆滚过大地,扬起滚滚烟尘,遮蔽了半边天空。
在急速行军中,大秦军队展现出了惊人的气势。他们如同一支无坚不摧的铁军,步伐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似乎踏在敌人的心头上,让敌人胆寒心惊。大秦将士们身穿重甲,手持利刃,眼中闪烁着坚定和勇敢的光芒。
他们的士气高昂,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斗志和决心,誓要为大秦帝国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不到一个星期,便到达大月氏跟大夏国、大宛国三国大军对峙的前线。
当大秦军队如狂风骤雨般急速行军,铁蹄声震天动地时,大夏国和大宛国的联军主将也察觉到了这股强大的气势。他们站在高地上,远眺着那滚滚烟尘中隐约可见的旌旗和铠甲,脸上露出了吃惊的表情。
“这……这是大秦帝国的军队?”大夏国联军主将惊疑不定地说道。
“没错,看他们那气势如虹的样子,肯定是赢承亲自率领的精锐部队。”大宛国联军主将沉声回应道。
两国联军主将都知道,大秦帝国军队以勇猛善战著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