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及各大港口的兴建,大秦帝国的交通脉络日益清晰。然而,扶苏并未止步于此,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辽阔的海洋。
为了巩固海疆、保护海上贸易,并展示大秦的雄姿,他决定整合南方战区、中部战区、东北战区的水军,正式成立帝国海军。
扶苏下旨,将三大战区辖下的精锐水军改编为帝国海军,海军独立于三大战区之外,归属于中央直接指挥,海军上将军吴向被任命为中尉,成为太尉韩信副手,以示海军地位。
根据地理位置和海域分布情况,帝国海军成立了北海、东海、南海、西海四支舰队,舰队将军分别是赵庆、田融、魏仁、吕侯。北海舰队下辖大小战船五百艘,兵力五万余人,驻守东北地区,负责帝国的北海疆域(渤海、黄海)的巡视和海域安全。
东海舰队下辖大小战船五百艘,兵力五万余人,驻守帝国中部地区,负责帝国东部海疆(东海)的巡视和安全。南海舰队下辖大小战船五百余艘,兵力五万余人,驻守帝国南部岭南地区,负责帝国的南部海疆(南海)的巡视和安全。
西海舰队下辖大小战船五百艘,兵力五万余人,驻守百越地区,负责帝国百越地区海疆(印度洋)的巡视和安全。这四支舰队如同四把利剑,守护着大秦的海疆,也宣示着帝国的威严和强大。
帝国海军总兵力达到二十二万之众,上千艘大小战船驰骋在四大海疆,每次舰队海上航行犹如海上的巨龙,气势磅礴。这些战船都是墨家学院巨匠们的设计杰作,它们结合了最新的航海造船技术和战斗理念,既能在风浪中稳定航行,也能在战斗中发挥巨大的威力。
这二十年多年,大秦帝国的造船技术突飞猛进,在之前大秦帝国的水军战船最大的船只不过宽五至八米之间,最长不过三十多米,吨位几百吨。
现在大秦帝国墨家学院的巨匠们在扶苏提供的一些后世知识支持下,然后不断吸收改进,造船技术发展到现在,目前能造的战船达到了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船队的造船水平,最大的战船长一百五十米,宽六十米,高几十米,分为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千余人,吨位达到千吨。
这些大型战舰如同海上的城堡,巍峨壮观。它们拥有厚重并且坚硬的船体,能够抵御敌舰的猛烈攻击,并且装备了大秦帝国最新研制出来的青铜大炮,能够进行几千米的远程攻击,是大秦帝国海军的绝对主力舰船,被大秦命名为帝国级战舰。这个级别的战舰在大秦帝国海军数量也不多,每支舰队就装备了三十艘。
中型战舰也达到了长六十多米,宽十几米,也是装备了青铜大炮,作为帝国级战舰的护卫舰,被命名为王国级。他们负责在战场上灵活机动,快速穿梭,对敌舰发动迅猛的打击,这个级别的战舰每支舰队装备了一百二十艘。
而小型战船长三十米,宽八米,装备了小型的青铜大炮,是大秦帝国海军最基础的战舰,被命名为侯爵级。它们则如同海上的游侠,它们隐秘而迅捷,执行侦察和骚扰任务,每只舰队装备了三百多艘侯爵级小型战舰。
一艘帝国级大型主力战舰和四艘王国级中型战舰及十几艘侯爵级战舰就能组合成一支分舰队海上巡视,保卫大秦帝国的海疆安全。这些战舰上装备了当世最先进的武器系统,配备了训练有素的精锐海军,它们能够在远距离对敌舰发动猛烈攻击,也能在近战中展现强大的战斗力,可以说大秦帝国海军的战斗力是举世无敌的。
并且扶苏还不满足于此,他作为后世在部队锻炼过的人,知道海军的人才培养同样重要。他设立了海军学院,这所海军学院被命名为帝国皇家海军学院,跟帝国皇家陆军学院一样看重。帝国皇家海军学院负责培养专业的海军人才,从航海技术、战术指挥到船舰维修,全方位提升海军的作战能力。
此外,为了确保海军的战斗力始终保持在巅峰状态,扶苏还特别注重海军的训练和演习。他命令海军每年都要进行至少两次的大规模海上演习,模拟各种战斗场景,让海军将士在实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战斗技能和协同作战能力。
在后勤保障方面,扶苏更是倾尽全力。他下令在四支舰队驻地的港口建设完善的海军基地,包括船坞、仓库、医院等设施一应俱全。这些基地不仅能够为海军提供充足的物资和装备,还能在战时为受伤的将士提供及时的救治。
海军的成立,让大秦帝国的海域防线更加稳固。北海舰队巡航于帝国的北部海域,东海舰队守护着东部的海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