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那排房子的时候,小凤会有意无意落下,让宋明月先进教室。
仍旧每天一个肉包子,吃到小凤都难为情了。可正长身体的年纪,一个包子怎够?小凤还要把饭盒干掉。以前吃饭坐教室里课桌旁,边吃边预习、背诵,自从吃了包子后,小凤就不到教室吃饭了,拿到饭盒直接在寝室吃完。
图书馆的书仍在丢,只是丢的没那么频繁了。
元旦前,陈永华神神叨叨把小凤拉到一边,在他耳朵上说了几句。
小凤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他,“没有搞错?你确定?”
陈永华点头道:“绝对没错。要不中午咱俩去看看?”
小凤稍一犹豫说:“中午不行,图书馆不能没人,周日吧,下午你早点来,我们一起去。”
金沙河中学挨着回龙乡政府,都在陈家村的地盘上。往南两公里不到是新河村,新河村紧挨着金沙河,那里的河道宽阔,水也更深,甚至有一个码头,可以坐船到北山县城,到北山东南的大江口。除了客运码头,还有一座不大的货运码头,专门运铁矿。
萤石矿就在那里。
一座萤石矿养活两千多矿工和一个小镇,同时是北山县的财政贡献大户。矿山在回龙,却不属于回龙,他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矿上有自己的洋楼、幼儿园、理发室、小饭馆、放影场和子弟小学。
小凤去过很多次矿上,初一下学期,矿上放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半个金沙河中学的孩子都跑去看,学校难得没有管。那次看电影,很多同学都看哭了,尤其是女生。可小凤哭得比女生还要厉害。开始还有人笑话他像个娘们,后来,渐渐没人笑话了。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和妈妈去矿山卖过菜,春夏季节,李青枝种的丝瓜个顶个的长,又大又多。家里吃不完,李青枝就想着拿到矿上去卖了。母子俩清早摘了满满一筐子丝瓜,一人拎个篮子,在矿上家属区、小饭馆一家家的问。“要丝瓜吗?自己家里种的,新鲜丝瓜。”
小凤从来没有和任何人提起过卖菜的经历,总觉得不够光彩,都是贫穷惹的祸。后来李青枝没了,再想起卖菜,小凤不觉得丢人了。如果可以,把妈妈还回来,他愿意天天去卖。
矿上当然也有美好的记忆。矿工辛苦,虽然不用担心风吹雨淋,可天天要下矿,矿井里出来一身泥,所以矿上有澡堂子。无限供应热水、有大热水池子的那种。澡池子对外开放,两毛一次,陆大龙带着他开过荤,一次洗下来几年的膈酯。那大池子热水里泡着是真舒服啊!
再就是矿上小百货店门口有一个铁皮亭子,夏天叫卖橘红色的酸梅汤,五分钱一杯。小凤喝过,喝过两次。
矿山子弟小学旁有条巷子,巷子最里面有一间书店,里外各种各样的书,只租不卖。
小凤和陈永华进到书店,三十多岁的老板娘认得陈永华,热情打招呼。
陈永华使个眼色,小凤自个儿到书架上找书,几乎全是小说,什么小说都有,最多的自然是武侠小说。什么金庸、古龙、梁羽生,柳残阳、李凉……很多书很多名字小凤从来没听过。
陈永华和老板娘套近乎,“杨小邪全套齐不齐?”
“一次最多只能借两本。”
陈永华软磨硬泡,“两本一天一夜就看完了,不带劲。全套,顶多五天还回来。另外我再买两张绝代双骄的画报,总行了吧?”
小凤终于在书架上看到一本《源氏物语》,半新不旧,书的九十七页只有一半,尾页上有一个叫南歌的签名。错不了,就是学校图书馆丢失的那本。
两人离开书店,陈永华冲小凤眨眨眼。“怎么样?没骗你吧?”
小凤点头,“真没想到。我把源氏物语租来了。怎么还要押金啊?”
陈永华见怪不怪的说:“稀奇吧?租书哪有不要押金的?万一你借了不还找谁去?”
小凤笑了笑说:“也是。”他有些心疼,一本源氏物语十块钱押金,那钱可是美兰婶给的,一直没舍得花。
回到学校,两人商量怎么让人把丢的书还回来,既不能告诉傅老师,又不能闹出太大动静。
陈永华气不一处来,“要我说直接找傅老师举报,虽然书丢了,那是被偷的,你能有什么责任?偷书贼不能便宜了他,得让他长个记性,最好是记大过。”
小凤有些为难的说:“不好吧?我是舍不得把图书馆的钥匙交出去,可真要举报给傅老师,就藏不住了。”
陈永华理所当然道:“小偷藏那么深干嘛?就该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