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守业也是个眼头活络的人,十岁丧父的孩子,能靠着三年级的文化水平,一直在生产队做保管员,计工分这样的工种,供弟弟上学,兄弟各自成家,跟他的聪明机智和心灵手巧脱不了关系。
十年特殊时期不能自由贸易,这次的龙虾算是打开了田守业新世纪的大门。
上午田小莉兄妹俩继续去钓龙虾,田守业去上工了。
中午田守业骑车去了一趟供销社,买了几个大网兜,几个小网兜,又去铁匠那儿买了一块儿长方形铁板和一截粗钢筋。
晚上下工后拿着工具制作了一个推田螺的半圆型网兜,装在一个手臂粗的长竹竿上。在网兜的垂直面是一块木板,木板上是钢板,这样将网沿着河底堆进去的时候就不会浮起来,河底的田螺被推起来就直接落进网兜里了。
第二天天刚露白,田守业就带俩孩子出门去捉龙虾了。
有了田守业的加入,捉龙虾简直太容易了,遇到离岸远的,直接下浅水区里,手臂一伸,加上兜杆也比田小莉他们的长,很容易就捉到了。
俩小的负责渠道沟和浅水小河,田守业负责主干道河边,居然一个早上就捉了十七斤。
再加上白天钓的,一天都能有接近三十斤龙虾了,这样一算下来,家里欠的五百块钱外债担子也感觉没那么重了。
弟弟田守田结婚后就直接分家了,都说长子如父,田守业不仅把新盖的三间砖瓦房给了弟弟,家里的外债也自己背着了,让田守田一身轻的过起了小日子,靠着泥瓦匠手艺给人盖房子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妻子刘新宇不想起这事还好,每次想起来都要怪他穷大方。这日子过得拮据了,那吵一架都是轻的,若再几两散酒下肚,那打一架都是家常便饭。
饭后,田小莉和田建军两人继续去钓龙虾了。
田守业和刘新宇去了家附近的池塘,这时候的池塘还是属于大队的,田螺、小鱼小虾这些偶尔也有人捉来吃,但是大鱼不可以私自去钓的,都是大队统一卖的,或是按人口各家分的。
田守业将大网兜贴着淤泥推进水里,再拖回来,将网兜里的田螺倒在岸边,刘新宇一个个捡起来装在篮子里。
偶尔有路过的村民问起,田守业就说逮来自家吃的。田家老大的穷大家都是知道的,也没人说什么。
就这样沿着岸边一点点的推,将池塘推了一小半,一天下来,田螺也有了七八十斤。
将田螺倒在大木盆里,加井水冲洗几遍,然后就放在大木盆里吐泥沙了。
第二天天没亮,田守业就戴着从姐姐田守英家借来的手电筒独自出发去捉龙虾了。
俩孩子一连几天起那么早,得让他们多睡一会儿,万一以后长不高就不好了。
捉了个把小时,天刚开始亮,田守业就回家叫醒两个孩子,带着刘新宇分装好的龙虾和田螺去鱼市了。
这次爷仨没有分开,而是找了个相邻的地方,田守业看着田螺摊,田建军兄妹俩看着龙虾摊。
“各位老板叔叔、伯伯们,新鲜的大龙虾来喽,早买早得,错过再等三天啦!”
田小莉照例开启吆喝。
这个年代个体户还是被人所看不起的,像田小莉这样大声吆喝着叫卖的,几乎没有。
没多会儿,就将带来的三十七斤龙虾卖完了,余下十斤老壳龙虾,只等结束了送到赵兴家里去。
可是田螺就没有这么好卖了,只卖了十斤。
“老弟啊,田螺好吃是好吃,关键吃起来太费事儿了,大家都忙着上班,哪有时间弄这些啊。”
旁边卖鱼的男人和田守业唠着。
“这也是带来碰碰运气,再等一会儿,要是还没人买,就带回去煮好了,把肉挑出来卖,卖不完自己吃也是好的。”
田守业一脸憨厚的说着。
这倒也是,看到那个摊上有田螺是不?他在市场里面是有摊位的,这趁着早市把摊挪出来,能多卖点儿是点儿,他家也是煮熟了卖肉的,他婆娘一边看摊一边挑着卖的。
卖鱼的男人看来是常来,对这些鱼市摆摊的人说起来多少都知道一些。
看日头开始起来了,田守业正准备收摊带孩子们回家。这哪能全部把时间浪费在卖田螺上,回家钓龙虾才是正经事儿。
“小姑娘,你这么快就卖完了啊?”抬头一看,这不是上次来买龙虾的老板娘嘛。
“漂亮阿姨,今天的已经卖完喽。”田小莉的彩虹屁张嘴就来。
女人指着装龙虾的袋子,“这不是还有吗?”
“这是人家预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