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
此地成为辽东重镇,乃是明廷扼守关外女真诸部的重要屏障,但自从天启元年的"辽沈之战"过后,此地便落入了女真人之手。
并且在今年三月,经过数年的修缮,女真大汗努尔哈赤不顾国内朝臣的一致反对,力排众议的将国都由距离此地不远的"辽阳城"迁至此地。
放眼望去,巍峨的城池外尽是身着"奇装异服"的女真鞑子,少有的汉人面孔脑后也都留有丑陋的"金钱鼠尾",谦卑的弓着身子,行走在这座曾经见证了无数关外部落兴衰的城池。
尽管大明天子落水的消息还没有传至千里之外的女真国都,但沈阳城内的气氛仍是颇为"热切",尤其是本就桀骜不驯的"女真八旗"更是趾高气扬,眉眼间闪烁着溢于言表的兴奋。
遥想当年,他们建州女真不过是关外女真诸多部落当中毫不起眼的一个分支,但在百战百胜的大汗率领下,他们建州女真竟是统一了整个女真部落,并且还在赫图阿拉建国,国号为大金,公开向昔日如同神明一般压在他们头顶的大明宣战。
更重要的是,经过数年的攻伐下来,他们大金不但在明廷的围剿下站稳了脚跟,甚至还将梦寐以求的沈阳城,辽阳城,广宁城等辽东重镇收入囊中。
现如今,大明在一望无垠的关外也仅仅剩下了宁远,锦州等寥寥几座孤城,远远无法与他们兵强马壮的大金相提并论。
并且就在这两日,城中肃穆的"汗王宫"中突然传出了一则令所有八旗勇士为之兴奋的消息。
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踌躇满志的大汗终于决定再度对明廷动手。
一想起明国那些胆小如鼠,望风而逃的士卒以及唾手可得的滔天财富,唯唯诺诺的"汉人奴才",众多八旗勇士的嘴角便是不由自主露出了一抹狞笑,一脸狂热的望向城中"汗王宫"所在的方向。
他们坚信,在百战百胜的大汗率领下,他们大金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
...
"尔等是何意见?!"
偌大的宫殿中,女真大汗努尔哈赤如金属一般粗粒的声音在众人耳畔旁幽幽回荡,其阴沉的眸子在殿中每个人的脸庞上掠过,无一人敢与他对视。
"启禀父汗,儿子请战!"
努尔哈赤话音刚落,便见得一名四十余岁,身材魁梧,面容与努尔哈赤有三分相似的武将侧身出列,其清冷的声音也是响彻整个汗殿。
他叫代善,乃是努尔哈赤的次子,大金的"和硕贝勒"之首,自从前些年自己的同胞兄长褚英被自己的父汗幽禁至死过后,他便成为了努尔哈赤事实上的"嫡长子",更是大金的"太子",地位尊崇无比,仅次于汗殿之上的努尔哈赤。
见代善率先出列,汗殿中的文臣武将不管心中作何感想,皆是默默的闭上了嘴巴,还有些人更是将已然迈出的脚步悄悄收回,不动声色的凝望着上首的老汗。
俗话说君心难测。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无可睥睨的老汗也不免出现了一丝"老态",继而令得国内人心浮动。
若是以汉人的角度来衡量大金下一任大汗的人选,身为大金太子的代善自是毫无争议。
毕竟代善不但是老汗事实上的"嫡长子",更是大金国内功勋卓著的"大贝勒",军功远胜于其余异母弟及国内将领。
尤其是随着曾经陪同老汗努尔哈赤南征北战,一同建国的"五大将"先后病逝,大贝勒代善俨然成为了军中魁首,受到无数人拥戴,终日以"大金储君"的身份自居。
但不知是不是"爱屋及乌"亦或者"慈父宠爱幼子"的缘故,近两年老汗倒是对大妃阿巴亥诞下的三兄弟宠爱有加。
尤其是多尔衮及多铎两兄弟,更是被大汗亲自养育于宫中,终日带在身边,羡煞旁人。
在这种近乎于诡谲的局势下,国内也不免出现了些许异样的声音,声称人至暮年的老汗有意仿照蒙古旧例,实行"幼子守灶",待其百年之后,将汗位交予幼子多尔衮。
如此种种之下,纵然是一场看上去再寻常不过的奏对,心思浮动的朝臣们却也不敢轻易下场,只是等着上首老汗的决断。
一时间,偌大的宫殿鸦雀无声,唯有众臣粗重的呼吸声次第响起,殿内气氛如同冰雪一般冷凝。
见状,居于汗殿上首的努尔哈赤眼中便是微不可查的闪过了一抹寒芒,望向代善的眼神也是愈发不善。
作为自己膝下事实上的"嫡长子",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