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珍惜品种,但胜在新鲜。”
李朝露见如此也不再推辞,伸手接了过来。
“多谢张叔了!”
打过招呼后却在汉子没注意下,将两枚铜钱掷进了扁担中。
当汉子回家发现了铜钱,露出了笑意,但是回过头看了看自己那还在院子里来回疯跑的“傻儿子”。
不禁满头黑线的朝自己的爱子喊了一声,“小兔崽子,你可要多和李先生学学,要不老子打断了你的狗腿!”。
稀里糊涂被自己老爹骂了一顿,此时“傻儿子”是真有点傻眼了,脸上满是不解,见状汉子忍不住踹了他一脚,“出去喂猪去吧,差不了几岁你咋比小先生差那么多。”
小男孩也不敢反驳,只是小声嘀咕道“比先生差不是正常吗?”,再看自己老子此时脸色越发的黑了几分,也顾不上已经流下来的鼻涕,“呲溜!”猛吸一口像兔子一样窜了出去。
李朝露回到了自己的小家后便忙活了起来,先是打理了一番菜园,便去准备晚饭。
饭菜很简单,两个小菜,搭配了一碗热汤面。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李朝露依旧吃的干干净净,饭后舒畅地打了个饱嗝,便又开始了自己最爱的事-读书。
从小李朝露就喜欢读书,并且悟性极高,过目不忘,每次读书自己都能获得极大的满足,催使他上瘾一般的疯狂读书。不过不同于死读书的那些腐儒,他总能有些新奇的观点,不能说一定对但是总归有几分道理。
去世的李夫子曾说过“一本书读的人多了就变成不同的书了,要是每个人的观点都差不多,那不是读书,而是掉进了书中陷阱,成为书呆子。”
对于李朝露各种新奇的观点,李夫子也是一直鼓励着,并说李朝露天资颇高,在道家来说的这叫悟性开明,还曾言“此般悟性要是用来修行,当是个顶好的苗子。”
而当李朝露因好奇追问李夫子什么是修行时,李夫子沉吟片刻,便只是草草说了一句“先读书吧!”
从此之后李夫子的嘴中再也没有有关修行的只字片语,须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自此“修行”却在李朝露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最后一本传记也已熟记于心,也不知道爷爷是否还有其他的藏书?”李朝露呐呐道。
李夫子在世时曾说过他所藏的书籍不亚于京城大内的御书房,大内的御书房李朝露是没去过,甚至于青阳镇以外他也没见过,他只知道爷爷的书多,很多,并且涉猎极广。但对于他这个书痴来说经过这些年的“消化”也已经读尽了。
李朝露来到了李夫子的书房,书房很大,一张四尺见方的榆木桌子上面摆放着文房四宝,桌子后是一把上了些年纪已经微微变形椅子,除此之外,目之所及尽是书籍,各类书籍摆放错落有致。由于经常打扫的缘故整间屋子一尘不染,但只有墙角的书箱布满了灰尘,夫子在世的时从不让李朝露碰这个书箱,曾言待到李朝露无书可读时,才可以去选择看这些,似是怕他因此失了读书的兴致。
想起李夫子说这句话时候饱含深意的眼神,尚且年幼的李朝露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此时回忆不免多了一丝不同的意味。
因此李朝露在读完其他书之前并没有碰这个书箱。哪怕是他对此很好奇,而今天带着好奇的他终是打开了这个布满灰尘的书箱。
“咳咳!”打开箱子的一刹那尘土飞扬,李朝露也是不禁大咳。
随着一阵“喀喀”声,书箱打开了,低头只见书箱中整整齐齐码放了十余本泛黄的书籍,李朝露根据书名拿出分类,书籍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通史》,一类为《风俗通义》,另外一类则是《志怪灵异》。
“奇怪!《通史》和《风俗通义》在夫子爷爷的藏书中不是有吗?为何单独放在这个书箱中。”李朝露自言自语道。
说着他便随手翻开一本,此时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书本打开了,而李朝露的双眼已然震惊的合不上了,书中的一切冲击着他这十余年对以往世界的认知。
《通史》中记载明武历39年,大楚三十万大军进犯明武边界,事发突然明武军节节败退东江城,明武帝陛下震怒,遂派出朝中仙人供奉数名,欲于三十万大军中猎杀敌军主将,但在敌营中与敌军中暗藏仙人遭遇,双方展开大战,交战时白光冲天,此役导致死伤无数,对决过后我方斩大楚仙人二名,东江城外淮山下百里之内寸草不生,至此大楚求和退兵。
明武历47年,明武附属国大燕王朝新任国主周毅,其人野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