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麓湖之畔 > 2黾勉敏求

2黾勉敏求

83电子的毕业设计分为八个小组,其中叶念慈组和韩博士组涉及单板机控制的内容,被安排到单板机实验室。

相对于电路原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实验室,单板机室的设备还比较简陋,与上学期上《微机控制课程设计》时没有区别,只有4台TP-801单板机和2台录音机,录音机用于存储程序。叶念慈组和韩博士组每组2台单板机和1台录音机。

单板机是一种微机系统,使用的微处理器是美国Zilog公司生产的Z80。由于这种微机系统将CPU(中央处理单元,即微处理器)、RAM(随机存取存贮器)、ROM(只读存贮器)和I\/O(输入\/输出)接口等电路都组合在一块PCB板(印刷电路板)上,故人们称之为单板机。当时国内受众面最广的是TP-801单板机。

1986年中,8088电脑的售价还相当昂贵,单板机室没有电脑,TP-801单板机也没有基于电脑的软件开发系统,直至90年代单板机退出历史舞台,陈悦也没有见到有单板机的软件开发系统。

单板机控制系统的开发,控制程序用Z80的汇编语言编写,需手写程序、人工翻译成16进制的机器码及同步编写指令的绝对地址,然后再将机器码通过单板机的小键盘敲入内存中,转移指令的偏移量可人工计算,也可以通过单板机的操作来计算。

在电脑上用高级语言编程,要插入一条或几条语句是常事,简单方便。使用单板机,用汇编语言编程需要插入指令更是常事,问题在于要人工翻译机器码。在程序中要插入指令时,部分程序指令的地址就要改变,有些绝对转移指令的地址有可能改变、要修改;有些相对转移指令的偏移量也有可能改变,又要重新计算。这些变化,一般而言编程者首先要在草稿纸上修改,然后还要在单板机上修改机器码,这是编写及调试单板机程序反复要做的事情。

像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这种程度的程序,是不可能一次单板机通电就可以完成的,因此要将程序存储起来,留待下次继续调试。当时还没有出现EEPROM和FlashROM等电可擦写芯片,TP-801单板机的程序需通过录音机存储到磁带上,单板机中有一个录音接口电路,通过音频线将单板机和录音机连接起来,实现机器码程序的存取。因为涉及到录音机,存取程序要倒带和记录存储的时间,操作比较麻烦和耗时,还要受录音机磁头脏、磁带机械受损等常见问题的影响。单板机还有一个问题,当机器码有错时,一运行程序就会“跑飞”,即程序消失了,又要重新敲入或读取程序。

编写及调试单板机程序的效率很低,而且枯燥乏味。如果要编写一个复杂的、比较大型的程序,其麻烦性可想而知。总之,个中况味,难以尽言。

叶念慈在上课和课程设计时已多次强调微机控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朝阳行业,前途光明。又针对单板机编程的繁琐性,讲了古人“行百里半九十”的道理。然而,经过《微机控制课程设计》两周的编程、调试、存贮折腾后,83电子的大部分学生毕业设计前,都毫不犹豫地拒绝选择单板机类的课题。

陈悦读大学差不多三年了,学会了做事踏踏实实,不奢望花五分气力就能收到十二分的功效。相反,单板机编程和调试需要花费十二分功夫才有五分收获,陈悦没有觉得麻烦和无趣,反而如痴如醉,甘之如饴。从小没有受过电子熏陶、没有拿过烙铁的他,没有无线电的基础,动手能力不强。学习电子技术两、三年来,他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对纯粹的电子电路例如模电、数电、高频、甚至强电都没有太大的兴趣,他这些课程学习的总评成绩虽然都很高,基本上都是全班第一,全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并非发自内心的喜爱。学习BASIC语言时,陈悦开始发现自己对编程的兴趣。直到学习单板机编程,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学习电子的乐趣。叶念慈在课堂上对微机控制前景的分析,更加坚定了他要学好这一专业技能的决心。

微机控制课程设计时,虽然有一次陈悦的程序无法从他使用的磁带中读出来,他很沮丧,但很快就没事了,像坚韧的蒲草那样,又重新输入机器码,用新的磁带重新存贮程序。他吃一堑长一智,吸取了教训,每次程序都要录到两盒磁带上。这样做虽然更为麻烦,但保险系数大了。

——

叶念慈给了小组四人四字要求:和衷共济。她说,意思是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陈悦是小组长,叶念慈给了他八字要求: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她说,这是成事之道,意思是从全局去考虑问题,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