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中。
晚饭后,陈妈妈目光温暖地看着陈悦,说道:“你们系五一后寄来的信你也知道了,你现在对于工作有没有什么新想法?”
陈悦虽然曾盼望能快点工作,但这段时间的心思在毕业设计上,基本没有再考虑工作的事情。母亲一讲,陈悦虽然再次意识到自己要面临工作的问题了,但对于母亲的话却没有太大的反应,他平静地说:“妈妈,你看去年科技英语班的同学分配得多好啊,供不应求。”不久前母亲告诉陈悦系里来信时,他也是这般讲的。
陈妈妈笑了:“你们学校第一届毕业生供不应求的事当时的报纸有报道,也印证了我让你报读广院的正确性。不过,毕竟你们两个班的专业不同,用人的需求自然不同,不知道你们班学校会推荐一些什么单位……”
“系里应该会优先推荐我的,所以我会选得到好单位的,您不用担心。而且,我们班已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准备出国留学,有六个同学家里已找好用人单位,我们班已接近一半的同学不需要学校推荐了,所以我估计我们班更是供不应求。我的毕业设计小组就更好玩了,一位女生准备移居香江,另一位女生准备去澳洲读书,还有一位男生准备去电信工作,家里找的。只有我一个人需要学校推荐了。”陈悦打断了母亲的话,自信地说道。他这样讲,主要是希望母亲不要为自己工作的事情担心。
“哇!三分之一的同学出国留学,我读书时真是想都不敢想。听说很多留学的人接着就移民了,这样看,大学收学费是应该的,他们修完学业并不一定报效祖国。”陈妈妈笑道,陈悦被逗笑了。她沉默了一会又说:“我相信你!但不知道会有些什么单位,我总有点不太踏实,不太放心。”
陈悦安慰母亲:“妈妈,您真的不用担心的。”
陈妈妈已大致掌握了陈悦的情况和想法,便道出谈话的目的:“你找工作我不担心,但找到工作和找到好工作是有区别的。古人有讲: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姐姐的工作已经不用我操心了,为你的工作尽点力,我觉得很应该。本来我想找一下几个家长帮忙的,但又怕令他们为难,所以就算了。我找了吕老师、何老师他们几个帮忙,他们都很积极,已经为你找到了两个好单位。我原来以为是很难的事情,没想到她们这么有办法,轻而易举就办到了。”
陈家在广州没人事从工商,陈妈妈和陈悦的姐姐陈迪都是教师,一家三口都在学校获取社会信息的渠道少,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都不敏感,她们只是知道经济开始发展了,但没有意识到社会正在需求大量的人才。
陈悦感兴趣了,他从来没有想过母亲也能为自己找到工作单位。他问道:“吕老师她们帮我找了什么好单位?”
陈妈妈满意地说:“一个是家用电器研究所,第二个是到旅游烹饪职业中学做计算机老师。家用电器研究所在赤岗,上班会远些。旅游职中在火车站旁,上班比较近。这两个单位我觉得都不错,你喜欢那个?”
陈悦挠挠头说:“感觉都好,很难决定。”
陈妈妈沉思了一会说:“我当然希望你能像我们一样选择三尺案台,所以我偏向于想你做教师。”她又温柔地笑笑:“当然,选择权在你手上,我的意见你只需参考。”
陈悦说:“不久前,梁主任有一次在实验室问过我们的家庭情况,我说爸爸、妈妈、姐姐都是做教师的,梁主任就笑了,说全家人都做老师信息量少啊。”
陈妈妈问:“那你自己的想法呢?”
陈悦从未认真考虑过自己喜欢从事什么工作的问题,他踌躇不决,幽幽地说:“妈妈,您帮我决定吧,您说去哪工作我就去那工作。”
“工作的事情哪能这么没主见的?”陈妈妈笑了,“你上高中之后,我和你姐姐上街给你买的衣服已经很难让你满意的了,虽然你不喜欢上街,从此之后还不是要带上你一起去,让你自己挑选?这样吧,你先考虑考虑,最终还是要你自己来选择的。”
陈悦点点头,霎时如释重负:“妈妈,好的。”
陈迪刚在厨房忙完家务不久,听到了他们对话的小部分。她说:“老弟,这有什么难定的?我支持妈妈的想法,我们全家人都教书,你当然选旅游职中啦,这样寒暑假我们可以一起放假,一起回湛江探亲,多好啊。”
陈悦点了点头:“有道理。”读大学以来,这是他第一次有了做教师的念头。
陈迪说出了陈妈妈刚才想说但没说的一部分理由,她刚才没讲,是想少干扰陈悦,将更多的选择主动权留给他,她甚至没有拿“去职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