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王志超的想法很有趣,也被他的说法馋得流口水,陈悦也很想这样做。他问:“志超,你不用寄钱回家?”
王志超说:“我会存一些,等寒假回家时再带给他们。”
下班回到家,陈妈妈和陈迪也是刚回家不久,正在厨房里做晚饭。陈悦一见到母亲和姐姐,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她们自己发了工资,厨房逼仄同时难容三人,他就将母亲轻拉了出来,马上将自己领到的一个半月工资交给她。陈妈妈拿着陈悦的第一次工资顿时潸然泪下,她心中高兴的不是这些钱,而是儿子的懂事。她在办公室里听过有同事骂自己的儿子,天天在家里蹭吃蹭喝,工资一分钱都不交给父母。她从来没有和陈悦谈论过他工资的事情,也没想过他会怎么做,陈悦这样做她有点始料不及。
两人在客厅的木沙发上坐下后,陈妈妈拭去眼泪,高兴地问道:“怎么会多了半个月工资?”
陈悦兴奋地说:“妈妈,您忘记了,我是6月29号报到的,所以6月份有半个月工资。”
陈妈妈开心地说道:“这么好啊,我们社会主义就是好,资本家是绝对不会这样给工资的。”
陈迪从厨房里走了出来,说:“我当时是15号前报到的,有一个月工资呢。你要是早点报到就更好了。”陈悦报以陈迪一笑。
陈妈妈笑道:“不要紧的,早报到迟报到都好,而且这也不是陈悦能决定的事情。”
陈迪点点头说:“那也是。”说完,她又转身回厨房了。
陈妈妈并没有把钱收起来,而是放在茶几上,她对陈悦耳提面命:“你刚工作,留多点自己用。唐朝诗人王维先生有一句深情的诗: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表达了他对张九龄丞相的知遇之恩,我们要学习他这种感戴恩德的品格。有一句话讲得好:教诲如春风,师恩深似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地感谢一下你的老师,比如你经常提到的叶教授和赵老师,还有梁主任。对了,还有以前为你理过发的班主任等等。我们除了要记住他们的恩情,还要有点实际表示。我读书时我的老师就教过我们儒家经典《近思录》中的一句话:学者不可不通世务。意思是:做学问的人不可以不通达人情世故。
《红楼梦》中有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身处这个人情社会,一定要懂点人情世故。为人处世,是一辈子的学问,我们老祖宗留下了许多处世宝典,例如:《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等等。特别是明朝还初道人的《菜根谭》,它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被誉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毛**对《菜根谭》也推崇备至,据说毛**一直将《菜根谭》带在身边,即使在红军长征那段最艰难的岁月里。《菜根谭》虽然讲的是人生哲学,但它的文字优美、意韵悠长,那句经典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就出自这本书。你现在工作了,一定要好好读读这本书。当然《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也要看,你自己灵活安排。希望通过读这些经典,你能找到自己人生的金钥匙。”
数学家陈景润先生的轶事有一段时间是陈妈妈办公室里的热门话题,她也讲过给陈悦姐弟听,三人还针对当时的热词“书呆子”进行了一番讨论。陈悦就读广院的三年,陈妈妈曾几度觉得他已陷入书呆子的边缘,立即提醒他既要读好书,也要学会生活。这三年间,陈悦从不向她乱要钱和多要钱,头发也是找同学帮他理的。陈妈妈最担心的是儿子吝啬,其次才担心他不谙世事、不懂人情世故。陈妈妈觉得,年少无知、少不更事可以教,但悭吝小气则是本性难移。陈妈妈单位就有一两个吝啬之人,成为大家私下的取笑对象,她最怕儿子会如此。
陈妈妈知道所有劝人善、导人好的教条一般都比较单调枯燥、毫无甘味,难收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她在教育陈悦姐弟时喜欢引经据典。陈悦一直很佩服母亲用典如同田间捡穗、海滩拾贝,他希望自己也能接近母亲的修为。“妈妈,好的,这三本好书我一定好好拜读。”陈悦说。出身于教师家庭的缘故,陈悦比其他同学更多地耳闻目染教师的辛勤和付出,更加懂得尊敬老师,母亲提醒他要感谢老师的话正说到他的心坎上,赓即他又说:“赵老师好办,我随时感谢她都方便,上学期末我也叫过她了,不过她没空。但其他老师我现在还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们?”
陈妈妈鼓励道:“你可以想想办法。总之,我们要做个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人。”
陈悦开玩笑地说:“好,我回到学校后就大喊叶老师、赵老师,我要请你们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