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悦正式开始到五通厂干活,开启了他星期六工程师的破蛹之旅。
虽然厂里已经有一套简易的茶具,胡工又为每人准备了一个带盖的大杯子,方便大家工作时喝茶。胡工笑道:“我们中国人有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文人墨客又有七大雅:琴棋书画诗酒茶,可见茶是多么重要!清代有副对联很有意思: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所以我们无论多忙,都不能忽略茶。我觉得最好的生活状态是:袋中有钱,手中有书,杯中有茶。迟点我再为大家更换一套好的茶具,我已叫我太太去物色了。”何翰给大家沏好茶之后,大家围着胡工而坐。
胡工拿来纸和笔,用示意图的方式给大家介绍:烘槽由槽体和控制台两大部分组成。槽体由保温和加热腔、传动链条和发热元件等组成。这个内容其实第一次见面时胡工已介绍过。
胡工又边写边介绍:“天新厂要求烘槽要恒温控制,控温范围是150~380℃,精度是±5℃,我感觉这个控制精度不是很难但也不容易。”
陈悦问:“胡工,烘槽工作时,具体的温度怎样设定?”
胡工说:“我跟天新厂沟通过,他们说进口的产品是用键盘来设置的,设置时数码管配合显示。”
“哦。”
胡工继续介绍:“天新厂要求烘槽的传送带速度是每分钟50~1200转;电源用三相,烘槽的额定功率48千瓦。”
陈悦又问:“胡工,我实验室的动力电是不是就是三相交流电?”
“对!”胡工点点头。
胡工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受胡工感染大家也各自拿起了自己的茶杯喝茶。
胡工放下茶杯:“小陈,我们最主要看弱电部分。要恒温控制的话用单板机是最灵活的,天新厂要求加热腔要有五个点温控,所以我们要用五个热电偶来测温,现在的问题是这五个温度怎样显示好?我主要是怕单板机实现有难度,是用一组数码管来轮流显示?还是用五组?小陈你的意见是?”
数码管动态显示,陈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时都编过程,有较深的体会,而且他带的单板机实验也有类似的内容。陈悦说:“胡工,我建议用五组数码管,这样直观。是用动态显示还是静态显示,我们等所有功能商量完再定。”
……
胡工一个一个细节地给大家介绍着,条分缕析,又不断地和陈悦讨论着其实现方式,何翰则不时地给大家斟茶。
不知不觉时间过得很快,已经晚上11点了。
胡工一看手表,问:“小陈,你是怎么来的?”
“胡工,我坐10路车来的。”此时,陈悦也意识到晚了,也看了看手表,这个手表是父亲留给他的心爱之物。他看到已错过了坐公交车的时间,不免心里担忧了起来。
胡工问:“等会回家还是学校?”
陈悦说:“回家,学校我没宿舍。”
“现在没巴士了。”胡工边说边思考对策,然后他问钟其:“小钟,你是走路来还是骑车来的?”钟其也明白胡工的想法了,说:“我骑车来的,等会我走回去,车给陈悦。”相对来说,钟其回校比陈悦回家要近很多。
“这就好。”胡工如释重负,他又笑着问陈悦:“你会骑车吧?”
钟其抢答了:“会,我们一起学的。”
陈悦松了口气:“多谢胡工和阿其!等会我先搭阿其回校,我再骑回家。”
何翰揶揄道:“阿其,单车还用学啊?我觉得以前我一想骑它的时候,就自然而然会骑了。”
钟其笑道:“何仔,你的动手能力强,你以为人人都像你啊?”
“我不强。”何翰笑了,又问:“那你们是怎么学的?”
钟其给胡工和何翰讲了他们学车的趣事:陈悦和钟其两人考完广州学院之后有一晚闲聊,突发奇想并约好第二天晚上到钟其家学车,钟其的哥哥有一辆单车,白天他要用,两人只能晚上学。第二天晚饭后,陈悦到了钟其家,钟其已在等他了。钟其推着哥哥的单车,陈悦拿着钟其准备好的一条扁担和一条尼龙绳,两人来到了六榕路。
当时人们学骑单车都是先学侧身溜车,再学骑的。两人一起用尼龙绳将扁担扎实地绑在单车的尾座上,钟其让陈悦先学,两人相互推让了一会,还是决定陈悦先学。钟其扶着扁担,陈悦将车斜了斜就用脚开始蹬车,蹬了一小段路钟其觉得可以放手了,他甫一松手,瞬间陈悦和车马上就倒在马路上了,幸好有扁担支撑着,人和车都没事。如此倏忽东歪、倏忽西倒反复了多次,情况没有改善。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