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悦在学校有了床位,又有了胡工送的单车,他的星期六工程师之路可谓顺畅了很多。
周六晚,陈悦做了充分的准备后又来到五通厂。
一见到胡工三人,陈悦首先告诉他们自己已住校,以后到五通厂工作时可以不必再紧盯着时间了。胡工三人自然非常高兴。
胡工虽然说硬件不用陈悦设计,但他对单板机不熟悉,所有接口电路都要和陈悦商量,还有先做哪部分,后做哪部分大家也需细细磋议。
陈悦初生牛犊不怕虎,问胡工能否先做热电偶的采样部分?热电偶采样后要进行线性校正,涉及到浮点运算,这部分程序是最复杂的。陈悦的想法与胡工不约而同,胡工也觉得应该先做这部分硬件,这样陈悦就可以先编写和调试这一最难的程序模块。
大家又画图又翻书,继续讨论着硬件……
在五通厂,陈悦的幸福感有增无减。胡工与陈悦有着喜欢看书的共同兴趣,共同话题。胡工不但诙谐风趣,常常妙语连珠,而且为人豪爽,做事不拘小节。加上有趣好玩的何翰和推心置腹的钟其,陈悦觉得在五通厂很舒服、很温暖。
陈悦觉得与胡工虽然是两代人,但与胡工之间没有代沟,胡工像是大家的一位兄长而非长辈。陈悦姐弟与母亲也是无话不说的,觉得与母亲之间也没有代沟,但从小与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是长辈已成为烙印,这种感觉已难以改变,这或许是朋友与亲人的一个区别吧。陈悦还觉得与胡工之间不像雇佣关系,只是几个好朋友合作在做一件事。陈悦将这些感觉讲过给钟其听,钟其表示同感,说他们都很幸运能遇到这样一位好师父。陈悦不禁再次感谢钟其对自己的提携之恩。
陈悦发现胡工聚集大家一起并不完全是为了工作,每次不一定要解决多大的问题、多少问题,胡工和大家一起工作之余很重视和大家聊天,大家各自讲讲自己的见闻和趣事。有问题时,胡工会先解决问题再和大家谈天说地;有趣闻时,先聊天玩笑再工作。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问题,胡工会让大家停顿下来,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放松一下。他说碰到难题,是我们思路的那把刀钝了,喝茶聊天相当于将它磨一下,磨刀不误砍柴工。陈悦感受到这样工作效率更高了,自己一个人在实验室工作时,容易墨守成规,有时甚至钻到牛角尖里出不来,胡工的方式能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
与胡工接触后,陈悦最明显的收获是对生活开窍了很多,胜读十年书。
胡工有个习惯,晚上不吃点东西睡不着觉,而且还要喝一点白酒。茶、酒、宵夜是他生活的三大宝,他戏称从不自奉俭约,但会积铢累寸。大家夜晚一起干活,最后的节目都是到西环中学旁的大排档宵夜,胡工又笑言养精蓄锐,以励再战。
胡工不管多忙,事情如何繁多,都不会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该吃东西该喝茶喝酒和睡觉的时候,他会把一切都放下来去做该做的事情。胡工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那些恨不得一天把两天的钱挣了的人,可能只挣到了半天的钱而且辛苦。陈悦一开始不习惯胡工的做法,编程的人讲究思维的连贯性,特别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编程的思路更是畅顺,但胡工的做法他不好违背,很快就适应了,渐渐也觉得其实对自己的编程影响不是太大,反而解决难题的效率更高了。于是,胡工一到点喊去大排档时,陈悦也马上停止了编程调试。
第一次与胡工他们到大排档,令陈悦难以忘怀……
凌晨已过,大家收拾完,胡工拿上一瓶他放在厂里的九江双蒸酒,大家一起走去大排档。
九江双蒸,广东人又叫它九江孖蒸,“孖”在粤语中是“双”的意思。广东素有鱼乡和侨乡美称的南海九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在清代已成为著名的酒乡,当时出现“巷巷有酒坊,街街有酒店,人人论酒经”的繁荣景象。九江双蒸酒始于清道光初年,这种有近200年历史、古法酿出的米酒是老广的最爱之一。
胡工一行来到的这家食肆叫“西环大排档”。
广州是不夜城。当时,广州的夜晚是由林林总总的大排档和各式各样在大排档宵夜的人构成的。大排档里,有人喝啤酒,有人喝白酒,也有人只喝茶。老广宵夜有三样美食不可或缺:一碟牛肉炒河粉,一窝粥,一碟青菜。牛肉炒河粉广州人叫“炒牛河”,分干炒、湿炒两种,据说是广州厨师入职粤菜酒楼必考的题目。也有人要“炒斋河”,不加肉只用豆芽、青菜来炒。一窝粥,“窝”是广州人的叫法,通常是指用一个砂锅来煮和上台的粥,后来发展到也用其它锅或一个大盆盛着上桌。粥可以是白粥,也可以是皮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