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麓湖之畔 > 12 张茵下厨

12 张茵下厨

背上一靠,说:“小陈,你能留校,是个人才啊。”

被胡工称赞,陈悦害羞了,霎时耳红面赤像喝了酒似的,他也停下了筷子,“胡工,您过奖了,我是出口转内销、不成器的产品,学校只好自己使用。”大家哄然大笑。

“出口转内销”这句话陈悦是通过梁冬之口学的。陈悦那一届总共有9个学生留校。有一次梁冬到陈悦实验室聊天,说起和他们一起留校的一位同学经常以自己是高材生留校自诩时,梁冬说这有什么好自吹自擂的,他也不想想自己是个出口转内销的货,有什么好嚣张的?梁冬的话引得陈悦笑到全身发抖。

胡工关心地问道:“听小钟说,你读大学时家里也是不容易的?”

“是的。”陈悦点点头,跟大家讲了在自己家里经济最困难的时候,陈妈妈毅然让自己读广院的事。

胡工感叹道:“我第一次听说广州新建了一间大学,是自费和不包分配的,我也感到很惊讶,我觉得我们广州敢为国人先,真是很不错,不过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你妈妈能让你读广院,她真是很伟大!”

“是的。”陈悦幸福地点点头,寸草春晖之情涌上心头。

大家款斟慢饮。

听了陈悦的故事,多喝了几杯的何翰,也有声有色地给陈悦和钟其讲起了他的创业故事。

何翰大陈悦和钟其两、三岁,是广州白云区九佛镇人。何翰23岁电子技校毕业后到了广州的一家电器维修部工作,他的电子维修天赋几乎是以生俱来的,维修方法不落窠臼、不拘泥于教科书方法的局限,呆了差不多一年已经练就了一手电器维修绝活。80年代中,个体户已十分流行。有维修技术又熟悉门道的何翰经朋友引路,去到湛江开设自己的电器维修部。何翰创业虽然筚路蓝缕,不久到了夏季。湛江是雷区,雷雨季节电视机比较容易受雷电击坏,令到他的生意红火,3年不到何翰已经在湛江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一个人在外艰辛打拼对年轻的何翰而言不算什么,但独在异乡的孤单寂寞、亲朋疏离令他倍加思乡,那时当地的电器维修业竞争已渐趋激烈,他便结束了湛江的事业回到了老家九佛,开了一间制造音箱的电子厂。

何翰开音箱厂时,既不懂做市场调研,也没有预测到当时广州大大小小的音响厂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迅速,他的音箱一推出直到此时的销路都平平淡淡,没有出现他预期的煌煌气象。

幸好何翰的音箱外观比较新颖、块头够大和价格不贵,销量尚差强人意。他把音箱厂交给女朋友和弟弟打理,自己出来广州跑销路。受港澳的影响,为了谈生意时给经销商或客户良好的商业印象,除了夏天他几乎都是西装革履的。

有感于自己音箱生意的平淡,何翰说:“我觉得我音箱现在的牌子不好,名差运滞(粤语:意思是名字不好造成运气差、销量不好),我想改一个,大家方便给我起一个好听、响亮的名字吗?”

胡工想都没想随口而出:“你的厂在九佛何家村,就叫‘乡音’吧。”陈悦、钟其和何翰都笑了起来。

钟其说:“叫‘宇宙’、或者‘银河’,够响亮了吧?”大家又笑了。

胡工又打趣道:“你们叫我胡工,我受到了启发。不如叫‘雷公’,一者名字够响亮,最重要的是告诉人们你的音箱够大声。”大家几乎笑到喷饭。

陈悦想了一会,说:“叫‘音乐大师’、‘余音绕梁’、‘仙乐’,或者我的名字加上一个‘音’字:‘悦音’或‘音悦’。”

陈悦将大家报出的名字都写在纸上,递给了何翰。胡工笑道:“何仔,我觉得小陈讲的‘音悦’好,是声音悦耳的意思,而且用普通话读与‘音乐’同音。”

———

星期天。

陈悦刚回家不久,张茵也到了,这是他们约好的时间。

陈妈妈和陈迪都没有“君子远庖厨”的思想,只是她们都很疼爱陈悦,一直都不舍得他做家务,工作后陈悦比较忙了,母女俩更有借口不让他沾碰家务,陈悦在家更是好吃懒做,地位优越。陈悦比较喜欢冲茶,他对茶具卫生的要求很高,陈妈妈和陈迪冲泡的茶,他总能在茶具上挑出毛病。于是,陈悦在家时,陈妈妈和陈迪都将茶具让他打理,茶也由他来冲泡,让他也有点小事可做。其实陈悦对餐具卫生的要求也很高,只不过自己没有洗碗,不好意思讲出来,到了吃饭时点人又饿了,焦点在饭菜上,故他极少挑剔餐具的卫生问题。

每次冲茶前,陈悦都是先煮下一壶水,然后将茶壶茶杯洗得干干净净,用第一壶开水将茶壶和杯彻底烫洗一遍,再用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