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戚文的“天生丽质难自弃”使然,就算他练球不怎么勤勉,可在教练的眼里依然是个“香饽饽”,要知道发现个好苗子可是不容易,无论是速度、力量还是柔韧,他的底子都是极其优秀的。本来文艺体育类的选手,除了本身的勤奋之外,自身的天赋也是尤为重要的,更别说像他一样,原来在省级比赛中还是榜上有名的,比赛经验丰富,更是属于天时地利的人物。
上个学期基本上他都像是在梦游,但是本学期开学伊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快要春暖花开了所以心情转好,倒是明显比以前投入了些。虽然练起球来,他远不如李东功利,但是也许,正是“欲速则不达”,反而李东长时间内无法很好地突破自己。但他,至少整体的状态,是在一天一天地逐渐恢复。
本来羽毛球中的单打项目就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有因素,有时不是仅仅靠水平高低分胜负,实力相差很大,也可能在场上纠缠很久;上一局可能你削对方3分,但这局可能他就和你追到13比11,然后就会在结束局里终结你,同时,这也是让人又又爱又恨的魅力之处。
像戚文,他就是不管多厉害的都敢赢,但是多差劲的也都敢输!
每次看到不成器的弟子,老肖的脸就逐渐阴郁下来,真是正如没化开的一碗浓情“刀削面”呢!不过,如今戚文倒是愈发的合群了,不管老肖如何地“削”他,他都乐于接受,每天倒是安分守己地练基本功,好像身上的那点冷漠在慢慢褪去。
而我们,这些介乎二、三线界限之间的,多一个不嫌多,少一个不嫌少的“闲杂人等”,则不会有那么好的待遇了。教练很少拿他多余的“热血”洒在我们身上,最多,是骂我们个“狗血喷头”!
所以球场上大家倒不敢造次,唯恐稍有差池,老肖立马就让我们灰飞烟灭。、但是放浪形骸已久,让我再次变成乖孩子?太难了!我绝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嬉戏嘲弄生活的时间、地点,everywhere 、 every time。我的胜负心并不强,拼搏精神也远远不够,基本是属于“你好我好、得过且过”的类型。而且说实话,多年球场上枯燥单调的、重复动作的练习,再加上自己的水平长时间停留在一个阶段保持稳定,不上不下的,与其心烦意乱、还不如虚张声势来的强大。
单打独斗我的力量不够强,速度不够快,双打吧,网前球又过弱,所以我几乎都在承担着陪练的角色。不过,水平差是没资格抱怨的,而且贪玩了太久,我也很想让自己改变一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吗!”
最近,我练球认真了许多,有一天,老肖甚至好心情,让我到一队的搭档练“二打一”了半天,后来对主管我们女队的李教练摞下了句模棱两可的评语:“让她好好练,有机会试下混双吧!”这句也许是无意识的话却无限点燃了我的希望。
最近每天回到宿舍,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简直快要背过气儿去。作业不想写,澡也不想洗,甚至衣服都懒得脱,像死人一样地挺在床上。所以在中国,体育生不是头脑笨,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你的智商再高,也拼不过体力的匮乏。想要专业出成绩,每天最少要一半的时间都耗在训练中,累死累活,一身伤病,投入周期最少是个五六年,即使前方已经看不到光明,还是想坚持下去,看看可否找到另一条出路,毕竟这是条充满机会的单行道,想成功就只能前进,不能回头。
老师和教练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我们这些孩子在中间,则是决定他们拔河输赢的那根最最重要的红绳儿。
从小伊始,老师便会不断地向你灌输:文化才是最重要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如果上不了大学,到了社会上就只能是废物一个,农村孩子如果回到家乡只能面朝黄土背靠天,做一辈子农民;即使你是城市孩子,如果不上大学,那简直就是十恶不赦。所以,只有踏进象牙塔,你才能做天之骄子。
我很奇怪,以前不都教我们“劳动最光荣吗”?!
而教练则会以身示教:如果光学习,也是会越学越傻的;上大学,那可是万人过独木桥的事情。
他经常这样开导我们:“想想看,假如这一届全国的考生可能有十万,但是这一批打球的却只有三千,那么你们是和十万人过桥容易呢?还是只和这三千打球的竞争、容易些呢?”
话虽如此,可你要知道这三千可不只是弱水三千呢,我们随时只会淹死在自己那一瓢里。
老师和教练都有着自己的论调,但共同之处是彼此互相之间都不屑于对方:
“搞体育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