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无疆含笑点头说道:
“说得好。”
“那就回答一个问题。”
“出世与入世之争。”
“若要成佛的话,是在山上苦修,明悟自身佛性,还是入世修行,救济苦难,与功德而成佛呢?”
“哪一个对魔波旬的伤害最大呢?”
“是苦修,还是入世救人。”
原来如此。
众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楚无疆提出人人皆有佛性,以及追求成佛的矛盾,澈悟禅师进行反驳,这一切皆在意料之中。
楚无疆的根本路线,是想询问众人,是走入世路线,还是出世路线。
众人这下缓过气来,连声答道:
“还请侯爷明言。”
楚无疆继续说道:
“本侯修行至今,能有这般修为,皆因为人族作出贡献,获得人道嘉奖。”
“我不知佛祖是否会嘉奖善行。”
“但远离红尘世俗,修不得人间正果。”
“既是大乘佛法,不该避世不出,反而多做善行,多修功德,以此成佛。”
楚无疆来谈这些,是要完成对佛门的引导。
大争之世,妖魔将至,你躲在山上苦修是不行的。
楚无疆否定自我超脱的路线,而是倡导积极有为的功德路线,多下山,多做善行,多渡世人,以此成佛。
他从人人皆有佛性出发,建立渡人为最大功德,以此引导佛门,走向人间佛教的路线。
楚无疆从少年英雄会上,就在积极倡导入世,救人,立功德的路线。
现在他再次旧事重提,面对上千万佛徒,佛子,修士,居士,定夺佛门的发展路线。
他不管佛教的路线是什么样,现在就得听我的。
这下众人明白过来了。
普济方丈更是露出痛苦之色。
楚无疆比谈任何佛法还要可怕。
他要定下佛门的发展路线,这已经是圣地领袖的职责了。
现在普济方丈的路线是,佛门积极恢复力量,积极扩大信徒,能不斗争,尽量不要斗争。
他对佛门路线的定义是恢复期。
而楚无疆上来就否定了潜伏的路线,倡导积极有为的佛门路线。
众人不由得陷入思索当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难道冠军侯是对的?
楚无疆横空出世以来,宛如天神下凡,如今他对佛门精英阐述自己的观点。
哪怕是歪理,也能听几分。
更何况,他说的话太有道理了。
正当众人要附和之际,菩提寺的无垢禅师举手发言道:
“侯爷,贫僧有一疑问。”
“俗话说,前世做善,今生享福。”
“《三世因果经》有云:是故世间,一切男女,贫贱富贵,受苦无穷,享福不尽,皆是前生因果之报。”
“侯爷所说立功德,立善行,焉知不是因果报应?”
“如何知晓善行,是善行,而不是帮助受苦之人,逃避责罚。”
好问题!
前世为善,今生享福。
这是佛门最有问题的理论,尽管它包含着人世间最美好的宏愿,却常常成为替恶人辩解的说辞。
你为何受苦,因为你前世作恶。
他为何享福,因为他前世为善。
这样善恶就颠倒了,穷人受苦是因为他前世作恶,恶人享福是因为他前世作善。
换句话说,包含人类美好愿望的功德体系,若是走向错误的路线,最终会导致什么?
它导致种姓制度,沦为贵族老爷的辩护词。
楚无疆深知前世的六道轮回理论,成为了贵族的打手。
他们会向普通百姓解释道:
老爷之所以尊贵,是因为他们代代为善,都是大善人。
因此老爷等于大善人。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
你不能只看到功德之说的好处,而忽略了这套理论的弊端。
楚无疆自然不能让这套理论成立。
他朗声说道:
“人间佛教,只看今朝,不问前世。”
“无论你前世是善是恶,今生的善就是善,恶就是恶。”
“我们只看今朝,积累善果,获得功德。”
“若是有人为恶,便是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