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穿到秦时,助政哥大一统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秦铁路公司(下)

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秦铁路公司(下)

如果诸夏连黄帝陵,祖龙陵,甚至是就连发源河南地都要丢失,那么未来诸夏民族的人口还能有多少?

......

“相国,这件事情你不要担心,火车的事情基本上是跑不了的,现在差的就是时间早与晚而已。

如果一年做不到就三年,十年,三十年!

寡人还年轻,有的是时间等火车造出来。

不过袁华这个股份制的想法很好,由国家控股达到控制私营作坊的目的,这一点可以推广一下,没必要只局限于这个铁路公司,其他行业也完全可以这样执行。

相国,你认真考虑一下那些行业可以搞一搞私营,回头给寡人报上来让寡人考虑考虑。”

推广国家控股?

吕不韦有感于政哥思维的跳越性,惊讶的抬起头。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相比于成立一家铁路公司,国家控股的概念领先于大秦这个时代太多了。

这方面确实值得好好研究研究。

袁华这小子还真是有意思,在写给政哥的信中说什么“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这说的是什么?还不是火车和铁路的价值?

数十万斤货物运送到千里之外需要浪费多少银钱?需要多少时间?若是把这些钱都收回来大家分一分每家能分多少?

这笔帐,哪怕是吕不韦,一时半会也很难算清楚。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是一大笔钱,很大的一笔钱。

而且还不是一次性的收入,而是火车每运输一次的收入,若是运十次呢?百次呢?运十年呢?总的算下来这里面有多少钱?

吕不韦的脑子飞速转动,计算着可能的收益。

毕竟铁路这东西和距离,速度,安全运行,载重量都有关系,想要算的清楚,必须等火车搞出来之后才行。

作为顶级的商人,吕不韦可太懂物流的意义了。

只有能够流动的物质,才是真物资,才是真实的国力!

六国的财力物力加起来,是能够碾压大秦的。

但是为什么几次合纵都失败呢?

无非就是人心不齐,物资没法流动!

比方说从齐国运粮食来攻打秦国,路上直接花费了90%的粮食,这怎么可能打得赢秦国?

“好的,大王。”

吕不韦一口答应了下来。

“对了,相国。”

政哥询问道。“若是寡人从商人这里抽走了太多的钱去修铁路,不会出什么乱子吧?”

不同于其他学派狭隘的“天下财富是有定数”的财富观念,吕不韦的杂家主张世界是发展的,财富是一直都在增加的。

虽然财富简单来说可以看成是钱,但是土地对于人们同样是财富,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剩余价值,也是财富。

并不是单纯狭隘上的钱。

于是吕不韦道:“大王,说起这铁路,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东西。

就像袁华说的,它最大的优点在于运量和速度,只有运量足够才会有利润产生。

但是产生的利益我们并不是全都存起来了,这些钱我们还需要用来建造新的铁路。

那些商人投资进来的钱儿臣也不会让他们全部存起来,我们大秦会不断有新的物事出现,到时候他们的钱还是需要拿出来的用度的。

这样一来钱就会流动起来,而钱流动起来之后就会产生效益,同样也会产生税收,这样一来,就有无数的收益了。

比方说,少府支出十万金来修铁路,那么这十万金都花到哪里去了?

首先是购买钢材,这笔钱就到了少府手里(现在只有少府有大量钢铁)。

接下来少府需要去买铁矿,那么这些钱又到了矿产商人手中。

开矿的商人会雇佣工人,那么这些钱就会流入到百姓手中。

而钱到了百姓手中就是终点了么?

不,因为百姓需要活着,他们会用这些钱去买粮食,去买一些生活的必须品,所以接下来这些钱会流入商人手中。

当然,事实上这钱同样没有在商人手里,因为商人在赚到钱之后,需要去购进货物,而当他们购进货物之后就需要运输,这运输的过程就需要用到我们的火车,所以有一部分钱就会回到我们的手里。

何况,商人购进货物也是要花钱的,这些钱又会再次流入百姓的手里,然后百姓再拿来买生活用品,然后再次转入商人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