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橙的地位非同一般,多月来众辅臣已经明白了其嘴替的作用,此时骤然一听此话,立马觉得棘手。
“皇帝想要中孟加拉?”
众人脑海里立马浮现了这个想法。
旋即他们又开始思考,如果拿下中孟加拉对大明有什么好处?
显而易见,在西孟加拉并入印度后,中孟加拉将与印度相邻,到时候就能从东面对印度进行威胁。
迎着恒河往上走,就是其核心地区,德里。
孟加拉的位置至关重要,不亚于天津对北京的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一直觊觎孟加拉的原因,甚至宁愿冒着和大明开战的风险。
当然了,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孟加拉的富庶:
发达的农业,健全的造船业,以及数百万织工组成的土布纺织业。
印度地区的许多布匹来自于孟加拉,甚至一度占到市场三成。
“达卡的处境危险!”胡林翼嘴边的话立马调了个弯:“时刻面临英夷的威胁,最少要驻兵五万!”
“以微臣来看,一年的经费起码要300万,这需要雍国来支持,如果遭受战争的话,还得翻数倍!”
“我想,雍国可能支付不了那么多的钱财,力有所逮!”
朱敦汉微微颔首,利用钱财来施压雍国,这是最好的方法。
匡源也不甘示弱:“依老臣来看,中孟加拉地区威胁万分,时刻都有颠覆的可能,最好的办法还是纳入南洋总督府,让诸多藩国出兵、出钱!”
“这个方法好!”冯桂芬终于捞到说话的机会了,他略显激动道:“南洋诸国太平日久,近200年不见刀兵,已然成为了米虫,只知敛财而不知强军。”
“唯有蓟国略强些。”
“如果把中孟加拉地区当做一个战场,时刻磨砺诸国,使其逐步改善!”
龚橙看着大家争先恐后地附和,他也笑着道:
“微臣看来,南洋总督虽然担负监察之责,但兵不过数万,不堪一国之敌,所依赖的都是朝廷的威望。”
“而如果将诸国之精锐汇聚在达卡,再加上征集来的水师,南洋总督府将会把持一笔庞大的军力。”
“这些军队不需要朝廷出钱,但却能为朝廷所用,抚恤藩国,对抗英夷,都具有莫大的作用……”
听得众人的汇总,朱敦汉一时间颇有些惊奇。
他的初衷只不过是想把中孟加拉地区纳入掌控,可以时刻威胁印度地区,从而成为外交上的筹码。
不曾想,这群阁老们的想法更多,今天想借此机会让南洋掌控更多的军队,从而加强南洋总督府权力。
这对于他未来对藩国的改造具有莫大的好处。
“就这样吧!”朱敦汉声音不咸不淡,好似说一件小事:“雍国派人去说服,中孟加拉地区设置孟加拉将军府,集结藩国兵力抵抗英夷……”
作为决策者,他根本不需要掺和到具体的政策中,只要张口,自然就有下面的人去完善和执行。
这不就是内阁的作用吗?
阁老们自然是开口应下。
兼具决策与执行,灵活的定位让内阁的权势持续膨胀,已然彻底压制各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央中枢。
雍国,咸阳。
在达卡被收复后,偌大的中孟加拉地区不战而降,再次恢复到以往的顺民状态。
咸阳的雍国藩廷喜不自胜,迫不及待的想要再次迁都。
而这,却被首相所阻:
“中孟加拉回来了,但西孟加拉还在英国人手里,英国人不是吃亏的主,这达卡就是个炸药桶,随时都能爆炸!”
“还是再等等看吧——”
于是,他们又等了十天半个月,见孟加拉地区依旧太平无事,整个咸阳都激动起来。
咸阳地处高原,虽然只有两三千米的高度,但却物产贫瘠,物质匮乏,日子过得别提多难受了。
如今能回到新都,接受孟加拉的物产供给,日子定然能舒服。
而这个时候,大明驻雍国钦使则拜访了首相,述说着孟加拉的现状:
兵多、民乱、英国人的威胁。
“如果雍国想要稳住孟加拉,必须要建立起二十万大军,一年花费数百万军费,打起仗来,甚至要千万。”
钦使沉声道:“这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不过,贵国对孟加拉势在必得,想必是能出的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