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债券与国债不同。
国债是由国家财政作为担保,根本就不用担心还不起,再加上两百年来朝廷的有意维持,国债的信誉还是不错的。
毕竟一顿饱和顿顿饱大家伙都是清楚的。
而铁路债券则是以铁路盈利为担保,是个新生事物,很难获得信任。
不过朱敦汉却对其非常有信心:“汝以为发行多少债券为要?”
“两千万足以!”沈葆桢一口气说道。
“发行三千万!”朱敦汉则摇摇头:“第一次发行铁路债券,就得大着胆子迈步。”
“我会让内帑出钱买五百万,皇商也会买一千万,余下的一千五百万,想必是手到擒来!”
“臣惶恐!”沈葆桢顿首以拜。
朱敦汉拜拜手,继续道:“竟然修到了宁波,那就在这里,直接修到福州,贯通两省!”
“可是陛下,有海路足以,再修铁路,就有些浪费了……”
沈葆桢低声道。
宁波和松江府都是大城,更别提还要经过杭州,仅仅是运人就能获利。
宁波至福州的一路坎坷,山岭众多,中间有没有什么大城市,盈利堪忧。
听到这,朱敦汉则淡淡道:“不是让你发行3,000万吗?剩余的1000万,再加宁福的债券,应该就足够了。”
沈葆桢哑然。
原来皇帝是打了这个念头,这是以一条路修两条呀!
这也确实像个妙招。
“另外,运河几百年来,虽然年年清淤,但也不算事,如今机械起来了,正好进行大修,挖深、挖宽,通更大的船,收更多的税!”
朱敦汉建议道。
对此,沈葆桢也是赞同。
比起修铁路,运河根本上不了什么事,人力是最便宜的,更何况还有机械。
接下来要聊的,自然是对铁路系统进行升级了。
最典型的就是售票。
以往没有电报的时候,普通人想要买票,只能买始发站和终点站,无法进行转站,还得下车买票,极其麻烦。
更别提异地买票了,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只能让亲朋好友代买。
而电报来了,车厢的票数自然一清二楚,异地买票将会成为现实。
这将会极大的促进铁路运输,以及盈利水平。
“在盈利上,尔等需要向欧洲学习!”
朱敦汉沉声道:“车厢里可以卖盒饭,零嘴,以及各种美食,车站内的广告,乃至于别厢内部的广告,都可以做!”
“只有赚钱了,才能修建更多的铁路。”
说着,朱敦汉沉声道:“10年内,我要整个大明的各省省会相通,这是对交通部的要求。”
“能不能做到?”
沈葆桢心里叫苦。
最起码要修建三五千里,花费海了去了。
在皇帝面前,他根本不敢说这话,只能咬着牙道:“微臣定不负陛下重望!”
“好!”朱敦汉也适时地画起了饼:“你今年才五十,还不算晚!”
这委婉的话,让沈葆桢都激动起来。
什么不晚?
当然是入阁了!
六十岁成为阁老,正好属于政治的巅峰期,确实不算老。
“呼——”
松了口气,朱敦汉后仰,躺在靠背上闭目养神。
如今的他还算不上游刃有余,面对这样的重臣还是得专注认真的。
想要如世祖皇帝那样一边钓鱼捶背,一边面见大臣,他目前算是做不到的。
休息了不到片刻,忽然李莲英走过来,略微摇了摇皇帝的胳膊:“爷,爷——”
“怎么了?”朱敦汉刚迈入睡眠,忽然就被吵醒,语气很冲。
“日本得来消息,江户出了乱子——”
“什么?”
朱敦汉眉头一挑,细细看来。
此时的亚洲局势,与历史上自然大为不同。
日本的闭关锁国,已经持续了两百多年,甚至依旧迈向锁国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不过,日本的对外交流还是有的,大明,朝鲜,以及越国,是其主要的贸易国,长崎是唯一的对外窗口。
对内自给自足,对外出口进口,倒是一如既往地安生。
但衰落是自然规律,封建社会根本就没有长盛不衰的。
早在百年前,江户幕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