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目前最要紧就是平定賊乱,尤其是山东邪教众多,蛊惑人心,运河、铁路纵横,演为流寇……”
说白了,如果拘泥于一地也就罢了,但是山东的地理位置太特殊,承上启下,更是有大运河和铁路,让人心惊。
“内阁有什么章程?”朱敦汉沉声问道。
“陛下,新军在鲁有两万人,六个团,只是多拘在鲁北,各色分散,所以目前无须京营开拔,只消出动在鲁的新军,多装备一些弹药即可……”
匡源忙抬头,述说着想法。
“各县巡防营呢?可要动动?”朱敦汉问道。
“陛下,以小见大,天津都如糜烂,山东怕是也不遑多让!”曾国藩忙开口道:
“巡防营不可动弹,以防止賊寇有机可乘,同时臣意,还得派京营还得入鲁,严防死守……”
说白了,还是不信任山东的巡防营。
朱敦汉其实也不信任。
紧接着,调派兵马、粮草、钱饷等事,在阁老们的口中不断成形。
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有例可循的,查缺补漏即可,根本就没难度。
最大的难度,反而是缺钱问题了。
这是一比额外的支出。
朱敦汉倒是没有发行国债,而是挪用龙元的储备金。
讨论了大半个小时,算是安排妥当。
龚橙这才道:“陛下,这也算是一件好事,邪教会社若非情非得已,不然绝不会今日举事。”
“如同生病,越早治越好。”
朱敦汉微微颔首。
这番话倒是在理,如果真要准备充分了再起事,就不会是如今了。
新军在山东一两万人,这时候起事其实就是找死。
朱敦汉其实并不在意这些邪教起事,反而对地方衙门的糜烂深恨之。
看上去花团锦绣的大明朝,内里已然是千疮百孔了。
而就在不久后,太平教在广西起事的消息一出,内阁再次乱了。
广西可没有新军。
“令两广总督即日调兵镇压……”
内阁不急不缓,但朱敦汉却是惊愕不已:
“太平天国,你可迟到了十几年啊……”
对此,他愈发认真起来,甚至比对山东的白莲教还要重视。
除了一万新军以外,京营更是直接调动了三万人。
依托便利的蒸汽船,仅仅三天功夫,军队就能抵达广西,进行镇压。
如果不是他,广西的太平军将先会面对地方的巡防营,然后是两广总督,广西总兵的标兵,再是京营,最后才是新军。
难度在一步步的提升,但同时太平军也会得到锻炼。
知晓其真实实力的朱敦汉自然不愿意,同时他还有些奇怪:
“老子没有签订和约,大明秩序尚未崩溃,经济运转良好,太平军起什么势?”
历史上,满清是民族矛盾、中外矛盾,再加上鸦片战争让中央权威大降,地方经济大幅度破产,才促成了太平军。
可如今的大明一个不沾呀!
想破脑袋,朱敦汉最后只能给出一个答案:地方腐败。
因为腐败,所以土地矛盾、经济矛盾,乃至于民族、人口矛盾产生。
同样,这也就有了邪教的一席之地。
几百年的移民虽然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但只是缓解了矛盾,并没有解决矛盾。
“吏治,吏治,治民先治官,改革先改官,这才是王道!”
躺在沙发上,朱敦汉闭目养神。
局势才刚好一点,地方就乱起来了。
真是不让人轻松呀!
这时候,李莲英也晓得皇帝烦心事,轻步凑过来:“听说林贵人近段时间身子养得不错。”
这番话一出,皇帝果然精神一振。
林黛玉进宫那么久,就连后进宫的薛宝钗都侍寝了,她还没有侍寝,原因很简单:身体不行。
年纪虽然17岁了,但身子骨自小就差,需要天天吃什么人参养神丸,隔三差五就得生病。
朱敦汉也不是禽兽,身子骨那么差,稍微折腾点,人不就没了?
“走,去找林黛玉!”
来到小院,就听见一阵嬉笑声。
探目而望,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三人正在棋盘上调笑着呢!
“陛下!”三人盈盈行礼。
“正好凑一桌麻将!”朱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