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智短,两人智长。
顾海章作为孟加拉将军,自然有着幕僚。
“以夷制夷!”一位捏着胡须的幕僚开口道:
“既然遍地慕斯林,那么就去请慕斯林做事!”
“据我所知,安西,以及西北六国到处是慕斯林,学者众多,他们不仅对古兰经倒背如流,更是对儒学熟悉得紧……”
听到这,顾海章心中大动。
西北六国环境特殊,都效仿辽国进行或多或少的改革,但无论怎么都比孟加拉来的强。
更别提了,六国之中还有科举制,那些学者为了当官,就算是再怎么厌恶孔子,也会捏着鼻子来熟读四书五经。
他们不仅对大明官制熟悉,更是官场了解颇深,权力欲不下于普通的那些儒家学子。
很快,顾海章一道请求,抵达了京城。
吏部一瞧,调一些慕斯林官员去孟加拉,这简直不要太简单。
安西省七八百万人,慕斯林就占了一半,读书人和官僚不下万人。
这般,轻轻松松就调动了四百来位慕斯林官员抵达孟加拉。
他们都是地方上的佐贰官,或者说举人,一到孟加拉,立马官升两三级。
一个个喜笑颜开。
但等到他们抵达孟加拉时,却觉察到了环境大不同:
“异端,绝对的异端!”
“哈乃斐教法派绝对不行!”
“没有王法了?”
慕斯林分为两大派系,逊尼派和什叶派,他们是教义,即可以理解为政治派别。
即,凡是承认正统时代四大哈里发以及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各位哈里发作为温麦合法领袖的慕斯林,都是逊尼派;凡是仅承认先知女婿阿里为唯一合法哈里发的慕斯林,被称为什叶派。
而教义派,则是对于古兰经的注解不同,而施行不同的律法准则。
比如,有的教派律法宽松,甚至没有寺庙,在家都能做礼拜,遵循世俗化;而有的则神秘化,如苏菲派,要求禁欲、苦行、延长斋戒、持续守夜、屏住呼吸、反复默念……
孟加拉两千万人,七八成信仰哈乃斐派,属于逊尼派。
哈乃斐派主张审慎和公议,简单来来说,只要是古兰经没有规定的,则可以灵活多变的进行审判。
同时,主张公审,只要达成共识,就能成为惯例。
最鲜明的特点,则是主张法官灵活多变,不拘泥于律法。
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很开明的教派,但几百年后,却又变得很畸形。
公议后的律法,自然不可能都是好的,还会有坏的,例如,几百年前童婚合法,几百年后依旧合法,就像是祖制,不合时宜。
同时,法官灵活的运用法律,在合适的时候自然能够给予普通人好处,但律法这玩意奔来就强调古板,你灵活多了,法律就废了。
于是,大明朝的慕斯林官僚来到孟加拉,立马就感到极大的不适应。
“将军!”前安西省参议,如今孟加拉布政使贾法尔沉声道:“孟加拉法律废驰,各大城池、部落、村落,虽说按照律法形式,但却各有不同。”
“此事在这城合法,在彼城就不合适,以至于阿訇治村,学者治城,衙门权威丧失殆尽!”
“此时情况,就像是当年的刘备入蜀一般,须得效仿诸葛亮,进行严刑厉法,才可让将军府权威贯彻——”
当年刘备入主蜀地,面临的就是刘璋治地无能,太平日久,导致地方糜烂,法律松弛,豪强、世家大起,肆意妄为。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一改在荆州的宽抚,严刑律法,让益州大治,源源不断地供给物资,从而收复了汉中。
孟加拉的情况其实与之一样,官府没有权威,地方肆意妄为,再加上英国人力不足,对地方的放纵,以至孟加拉的情况更甚至蜀地。
顾海章眉头一皱:“不知布政使以为如何施政?”
“打击豪族,收纳寒门,立下法禁,严法治孟!”
贾法尔深思熟虑下,一字一句地述说着。
打击豪族,既然是那些把持的经义的豪族,就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一样,这些豪族世代把持着寺庙和经义的解释权,甚至开始神化自己和家族。
在部落、村庄为阿訇,在城市里就是学者,依靠着对教义的解释权,把持权力。
而寒门,就是那些天赋异禀的学者,或者是没落的豪族子弟,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