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蓟县
刺史府内,刘虞听着眼前来汇报消息的哨兵。
“公孙将军和刘备三兄弟已经过了渔阳,暂时还没有什么异样。”
此时刘虞穿着身上打满了补丁的官袍,比起他的爵位和身份,便显得十分慈和近人。
公孙瓒奉命征讨乌桓时,他是一个好战之人,打起仗来,几乎是不受旁人的牵制。
即使受到刘虞的约束和严令,公孙瓒却丝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
只注重自己的部队强大,放任部曲侵扰百姓,而刘虞注重仁政,很关爱百姓,于是两人之间逐渐出现了矛盾。
虽然出现了矛盾,但还是没达到刀兵相向的地步,说白了是公孙瓒此时还没有实力能打得过刘虞。
后者自然也察觉到不对,不仅时刻派人观察公孙瓒的动向,且因为关羽、张飞在虎牢关前的表现,他也注重起了刘备三兄弟。
刘备他肯定是认识的,但同为宗室,都姓刘,交情却没有多么的深厚,只是听人说过,刘备的做派类他。
在刘备起兵之初,他曾前往洛阳拜访刘虞,希望能够得到刘虞的支持。
那时的刘虞还没上任幽州刺史部,而是在朝为官。
然而,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刘虞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不得不拒绝刘备的请求。
尽管如此,刘备仍然对刘虞充满了敬意,认为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长者。
刘备也确实没有看走眼,现在的幽州,虽然比不上赵瑾等人治理的并州,但也非常有所成效。
论治理幽州,三个公孙瓒绑在一块,也不见得能比肩一个刘虞。
可要论行军打仗,将士骁勇卖命,三个刘虞也同样比上一个公孙瓒。
且先前乌桓听到刘虞上任幽州刺史时,就已经表示愿意归顺汉朝。
张纯舍弃妻小,与张举逃出塞外,其他余众或降或散。公孙瓒担心刘虞立功,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杀这些使者。
这些游牧民族明白此事后,便绕道到刘虞处。
刘虞上报朝廷撤掉驻防军队,只留下公孙瓒统万余步兵、骑兵屯驻右北平。
直到今年三月,逃入鲜卑的张纯被门客王政杀死,王政把张纯的首级送给刘虞,因功被封为列侯。
刘虞也因安抚游牧民族有功而被授予太尉之职,封为容丘侯。
董卓入洛阳,又为了讨好这位在宗室负有盛名且还拥有实权的宗室长者,便遣使拜刘虞为大司马,封襄贲侯,同时又携带数车金银珠宝相送。
意思也很明显,便是让刘虞能支持他来废掉刘辩,立刘协为帝。
诸如此类的手段还有很多,最明显的冀州牧韩馥便是董卓的委任,这样重要的地方,交给韩馥来治理,可见董卓已经病急乱投医了。
对于那些没有多少名声的官吏,也不辨认其品德,才干,只顾拉拢,在董卓的眼里,什么样的人物就花多少金子来收买。
收服吕布一事,更是加深了他的固有印象。
而刘虞见到这些钱财,本是想一律退还,不收分文,但官职爵位确实是刘辩下旨所拟的,他想拒绝也没有办法。
而那些董卓用来贿赂他的钱财,在麾下的建议下,将其外全部收入府库,充公之后,就能哺育幽州百姓。
且将这件事散播出去,来以证刘虞的清白,不受逆贼的贿赂,还能更得民心,简直是一箭双雕。
也正因为这个做法,使远在洛阳的董卓得知,便大发雷霆,怒气积攒不少,也算间接导致了后来不听劝阻,闯入后宫之事。
花别人的钱,来收买人心。
既要当婊子,还要立牌坊,谁摊上这事还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至少董卓这样的人是控制不住。
“子泰如何看待?”
“主公与公孙将军理念不合,迟早要与之决裂,应当早做准备,处处观察其动向,不如做些实事。”
刘虞问向堂内右侧的田畴,这名谋士与赵瑾同岁,也是刚过及冠的青年,可却是个“奇”人。
“子泰的意思,先发制人?”
田畴脸色严肃的说道:“主公以仁治下,若是在没有战乱的时代自然是所向披靡,可主公麾下的兵马几乎未曾有过几次像样的大战,还没有可靠的将领来操练,即使兵马多于公孙瓒,也毫无优势。”
刘虞坐的木椅,会因为身体的抖动发出咯吱的声音,即使有不少人劝他换把椅子,可他却不愿,声称只要还能坐,那便不该换。
田畴的一番话,也使他动容,也是说到他心头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