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更别提枪戈之类难以使用的长兵器。
而在这接近上万人的骑兵队伍之中,却混着一名不起眼的少年,胯下的高大的战马,与坐在上面的主人身材出入有些大,因为所有骑兵都披着甲,即使没有武装到牙齿,可却足以将面容遮掩住。
这些新军,马上就要与匈奴骑兵交战,多数人都是没有在战场上厮杀过的,哪怕是冬日,握着兵器的手掌心也有冷汗浸出。
不少人互相说着话,以此来掩饰心中的紧张,其中也包括这名少年。
他问向右侧的一名眼神带着愤恨的壮汉。
“你一点都不怕吗?等会可是会死很多人。”
“怕个甚,我早就想砍下匈奴人的头颅,给我女儿报仇!”
赵凌月听到这话,也捏紧了手中马槊,她没有失去过亲人,可却也见过不少尸骨。
赵凌月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转头看向前方,她从未来过这片土地,也不知道该面对什么。
身旁的一名青年看到赵凌月似乎有些害怕,出声询问。
“你呢?”
“什么?”
“我是说你为什么参军?就你这身板,能吃得消吗?”
“怎么吃不消了!到时候我俩比比谁杀多!”
她虽然好像只是回答了后半句,但同时也回答了前半句。
“比就比!单比可没有意思,不如来点赌注?”
“赌注?”
“一贯钱怎样?”
“好。”
一贯钱也就是一千钱,是他们一月的军饷,赌注也算不小。
应下了这赌约之后,她也激起了一些斗志。
赵凌月或许是因为女儿身的原因,使她只能面对不想要的人生,便想要参军来抵抗命运。
当然,她喜爱马匹,兵器的感觉几乎是与生俱来,看到战场的残酷也不感到恐惧。
甚至心底里认为,战死在战场上,也好过碌碌无为一辈子,直到头发花白,脸上爬满皱纹的老死。
各个阶级所追求也不同,赵云一生都在表达两个字,那就是“忠义”。
普通的百姓要是能有赵凌月的生活,只怕是每日都是笑着醒来,而赵凌月却
她只是想上阵杀敌,证明自己罢了。
但赵凌月不知道,她在晋阳的父母已经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赵融更是调动了所有西园军在城中寻找。
哪怕他的举动是以权谋私,动用皇帝的亲军来找女儿,这已经是犯了大忌。
可刚有大臣弹劾赵融时,何氏倒是站了出来,表示赵融功劳不小,且只有一名独女,即使犯了错,也应该记小过。
刘辩当然是听从母后的说法,毕竟何氏也只有他一个儿子,其中的感受,也能体会。
皇上都默许了,这些做臣子的也不愿再说些什么。
况且跟随着刘辩来到晋阳的大臣也没有几位,且蔡邕、王允、荀爽这三位声望不小的老臣都与赵瑾有些交情。
自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此时身处在军中的赵凌月,正有条不紊的跟随赵云一同往西进发。
过河没多久,大军前方就有探马来报。
“将军!呼厨泉说是看到了休屠王的人马!”
赵云当即转身询问。
“多少人?”
“约有一万名骑兵,呼厨泉特地派我来告知将军,休屠王大军离其军只有十里。”
呼厨泉作为先锋,自然不会离赵云的兵马过远,此时与大军相距也不过就几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