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汉末风云之纵横天下 > 第139章 觐见

第139章 觐见

甚至可以说是花钱买人口,那些免费的粥铺,就足以吸引一大批源源不断涌来的流民。

这也让赵瑾的名声更大了,并州也得以开始发展,或许是因为赵瑾的声望太高了,所以提升开始缓慢。

“仁义。”

刘辩就以两字来答复王允。

“与英侯相比呢?”

刘辩又有些担忧被窗外人听去,又瞟了一眼那纸窗。

“二者不可相提并论,朕觉得,还是待在晋阳,更为妥当。”

王允也是被刘辩一番话给愣住了。

没想到这位少帝,竟然还有些主见,知道赵瑾的实力,可这样一来,王允这样的重臣也只能当个小吏般的角色,完全摸不到权力的中心,并不是说赵瑾如何有才干。

要是赵瑾治理国家的才能要远胜于他,王允也就只能服气,可当赵瑾拿出虎符来担保时,这场权力的斗争就显得多么的可笑。

位列三公的他,怎能咽的下这口气,更何况晋阳是他本家的地盘,城内最大的府邸不是刺史府,不是赵府,而是王府。

在朝堂之上驳斥赵瑾修建晋阳宫,不单单觉得他有篡逆之心,也是为了试探他的态度。

若是赵瑾藏不住自己的野心,跟董卓般撕下外皮,露出自己残暴的一面,那王允可就不会在今夜拜访刘辩,而是与其他大臣商量如何对付赵瑾了。

拿自己的兵权来做担保,在寻常人看来,赵瑾是在赌,可在王允、荀爽等人看来,无疑是打了一张空支票。

看似这张支票的金额巨大,其实本身就是假的,这张空头支票也就糊弄糊弄那些无知的人。

赵瑾的用意也是在用兵权要挟王允,至于后来让王允来决定匈奴中郎将的任命,在场的众人以为这是赵瑾在做妥协。

其实不然,王允并非对南匈奴的局势全然不知,此时留守在美稷城的是于夫罗弟弟,呼厨泉,而他的儿子刘豹则是一直都待在晋阳。

匈奴人那套就是兄终弟及,于夫罗死后,便是呼厨泉继位,而不是刘豹。

可赵瑾对刘豹的态度,明显是打算让南匈奴也效仿汉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他甚至让刘豹在他的府衙做书吏,来处理一些百姓的日常纠纷等事务,还在城内开设了一家济仁堂。

王家在城中也是开设有药铺的,不过都不是亲自经营,而是档期了甩手掌柜,只用交给手下人去管理便是。

在这乱世之中,粮食和药材都是暴利的产业,只不过后者与前者相比,重要性没有那么多罢了。

得了些重病的或者比风寒稍微严重一些根本不用治,因为根本就没钱治,而一些隐疾,或者持续性的疼痛,都需要服药来缓解。

且价格不算太高,只是每月都要花些钱来购买药方,可明明有能力根治的那些医师,却不会告诉他们有机会痊愈,而是吊着命,持续榨干患病者的钱包。

就如同在战乱时囤粮,压价一般,这都是常规操作了,太原王氏已经是大族,不会做这些损失声望的肮脏勾当,可其他士族就不一定了。

即使不用压粮价也能以低价兼并那些走投无路的百姓,但人的贪欲可不是固定,当能多赚一倍的时候,欲望攻陷了道德底线,良心也就没了。

当几家药铺的生意都十分惨淡的时候,他们自然发现了这家新设的济仁堂。

坐堂的那个老头,自称是名医华佗的徒弟,观其年纪可要比华佗大上不少,医术是否传承于华佗不是关键,那些士族在晋阳的药铺倒闭才是关键。

这也正是为什么王允要站出来与赵瑾对峙,就是为了看看他是否在意他们这些士族的利益,要是赵瑾不在晋阳,涉及到本家的利益,恐怕他也不会试探其想法。

“陛下难道就不打算给自己留条退路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