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利益者。
利国利民,百姓也就是既得利益者,而建造晋阳宫的得利者又是谁呢?
刘辩?就算赵瑾比其他同龄人深沉许多,但还达不到连王允都看不透的地步。
就拿平定南匈奴这一事来当作例子,不单单是为了平定并州,赵瑾缴获牛羊,马匹无数,还又征召来一万匈奴骑兵,此刻便安顿在晋阳城外。
那位匈奴大单于——栾提于夫罗无非就是一名提线木偶,赵瑾控制了他,也就控制了那些南匈奴人。
各个部族首领都已经被清算了一遍,如今是想反叛,也没有能力再叛了,那四万降卒全被当作劳役来建设晋阳宫。
那一仗,别看赵瑾损失了接近六七千名士卒,其中大多数都是黑山军,白波军这样的匪军。
那些精锐部队,主力军,死伤算不上多,根本就没有动摇赵瑾多少根基,更别说他又收服了丁原麾下张辽高顺这两名将领。
比起得失,赵瑾简直就是赢麻了。
赵瑾实施屯田制,发展军工,或者救济百姓,背后都是带着目的去的,他可不是看到百姓饿肚子就会流泪的人。
那些农具,耕牛,田地,又不是白送给那些流民,从登记籍贯开始,要借这些东西,也是要看看是否有什么劣迹的。
再说军工,投入的钱财制成甲胄,先进的器械,能在战场上少死些人,更据优势。
那些骁勇的士卒并非生来就是如此勇猛,而是在一场场血战中存活下来。
经历了战火的一次次洗礼,才能拥有那种直视生死,面不改色的态度,比起那些杂军,一旦出现些变故,便会自乱阵脚的露出破绽。
要是高顺统领的陷阵营遭遇了埋伏,基本上就不会出现慌不择路的情况,会在第一时间列阵待敌。
王允没能放下戒心,又打量了周围一眼,直到看见那扇窗户,盯了几秒,在那纸窗的一处,有热气涌进,明显是有人在窗外呼气。
在平常时节倒还看不出什么,可此时天气寒冷,一呼一吸都能有云雾吐露,王允恰好抓住了这点细节。
他走近了刘辩,将声音放轻了许多。
“陛下可知,幽州刺史,大司马刘虞。”
刘辩也向着王允的方向看去,声音也轻了些
“襄贲侯是朕的族叔,如何不知?”
“陛下觉得襄贲侯品性如何?”
刘辩是知道这位族叔的,董卓把持洛阳朝政时,就曾让他封赏刘虞。
刘虞治理有方,以仁义著称,且幽州安稳,百姓比起动乱时,可称得上是安居乐业。
封赏也不为过,毕竟也算凭借一己之力挽回幽州的大局。
若不是公孙瓒插一手,乌桓只怕已经重新归顺大汉。
不过这所谓的归顺只是名义上的归顺,要想如同此时的南匈奴一般,两者差距实在是太大。
白狼山之战,可不是真的对上十万乌桓军队,其中混杂着不少百姓来当作炮灰。
乌桓单于蹋顿可不会讲什么仁义,他以为袁尚收回故地为由,数次袭击边境,劫走幽州百姓十万户。因此曹操决心远征蹋顿,为统一北方除掉后患。
足足十万户,整个并州才多少户?
并州有9郡,共计98城,在这广袤之地经过羌人、黄巾军、匈奴人、白波军的轮番屠戮,人口减少是呈现为断崖式的。
在赵瑾刚刚接掌并州时,也不过十一万户,七十万余人。
乌桓多年劫掠幽州的百姓,就能将整个并州的人全部搬空,使其成为大漠一般荒无人烟的土地。
不过好在幽州有四十三万户,可劫掠走十万户,只是说能带走的活人有十万户人,其余的死伤,加起来的人数可不止十万户。
要论人口最多的州郡,也并不是冀州,但却是最富裕的州郡。
冀州拥有9郡100邑,人口91万户,除了渤海郡是人口百万的大郡,其他各郡人口数量都维持在60万左右。
这也是为什么韩馥会惧怕袁绍的原因了,渤海郡一郡能抵得上两郡的人口。
更何况常山五郡也被赵瑾占据,整个冀州,也就只剩下三郡是他能管辖的。
不过常山五郡的人口数量早都流向冀州其他州郡,因为黑山贼的袭扰,比起并州也好不到哪去。
这也是为什么赵瑾实施那些政策用来吸引流民了,并州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甚至连袁绍所占据的渤海郡都不如。
如今并州没有经过细致的统计,不过粗略来看,多少也接近二十万户,这也只是花了大半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