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中平四年,渔阳人张纯、张举的叛乱如同一颗突如其来的灾星,划破了原本就不平静的北方天空。
这两位原本在渔阳地区默默无闻的人物,却在这一年联合起来,辜果断的叛入了丘力居的部落之中。
丘力居,这位乌桓部落的领袖,将张纯、张举纳入了自己的麾下。三人携手,凭借着各自的优势和力量,迅速成为了诸郡乌桓的元帅,其影响力逐渐扩大至整个北方地区。
不久之后,张纯军便对蓟县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这场战争如同烈火一般,瞬间席卷了整个城池。
城郭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百姓在刀光剑影中四散奔逃,哀嚎声不绝于耳。在这场浩劫中,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多位汉军将领英勇抵抗,但终究还是难逃一死。
随着战争的持续,张纯、张举和丘力居的部众数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了十多万之众。他们凭借兵力众多,在北方地区肆意妄为,抄略青、徐、幽、冀四州。
这四州本就是东汉的人口密集之地,算的上是富庶,如今却饱受战乱之苦,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如此强敌,公孙瓒也显得力不从心。
他虽然英勇善战,但面对张纯、张举和丘力居的联军,却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只有数千骑兵的公孙瓒,如何抵挡的住十多万敌军,其中的骑兵占比不少,对于他的战法来说,完全占据不了多少优势。
在数百人,数千人的战斗之中,公孙瓒凭借自身的勇武,或许能够扭转局势,可一旦在数万人,甚至是十数万人的战场之中。
光靠个人勇武,就如同石沉大海,完全翻不起一点浪花,哪怕有那么一点浪花,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这场叛乱如同一只巨大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河北,给这本就战乱不止的天下再来一次沉痛的打击,可谓是雪上加霜。
朝廷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幽州地区,由于张纯、张举等人的叛乱以及丘力居等游牧民族的侵扰,陷入了长时间的动荡与混乱,这可不是一次翻不起浪花的叛乱。
与赵瑾入蜀平叛的那些蛮夷和黄巾军相比,便是属于庞然大物,一时间,朝野震动。
河北之地,本就是天下最为富庶之地,人口众多,经此劫掠,对国力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
但各地的叛军和乱贼未能全部镇压,根本无力分兵平定这次大乱,只能加强守备,死守城池,拉长战线,以此与敌军割据。
为了尽快恢复河北的稳定,朝廷急需一位有能力、有声望的官员去镇抚幽州。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便决定派遣宗正刘虞担任幽州牧。
刘虞曾在幽州担任刺史,对当地士民有深厚的恩信,深受百姓爱戴。
同时,他的治理方法,又能让乌桓部信服,刘虞任幽州刺史时,这些乌桓,鲜卑便安分守己,不再乱来。
那些大臣都一致认为,如果让刘虞去镇抚幽州,必能迅速稳定局势,且是以最小的代价来稳定局势。
并不是说大汉没有兵马,良将来对付这些叛军,只是各地黄巾余孽等等,还有不断冒出来新的蛾贼,虽然算不上精锐,只是一些杂的不能再杂的杂兵,但也需要人马去平叛。
这些叛乱的贼匪,大多数都是走投无路的老百姓,当那种饥饿感深入骨髓时,所谓的礼、义、教、名都完全不重要了。
史书之上,对这些饥荒的恐怖景象几乎只是一笔带过。
无非就是那么一句——岁大饥,人相食。
人相食,可不同于易子而食,而是达到真正人吃人的地步,树皮都已经被啃的光秃秃了,又怎能忍得住那股饥饿感呢?
当黄巾之乱真正开始时,就已经是民怨震天,那些灾荒之地的百姓都已经换过一批了,要么饿死,要么起义,只有这两种办法。
而朝廷这边,刘宏可不在意这些,该如何享乐,就是如何享乐,又放任宦官贪污,连带其子弟,党羽,一起的贪,卖官鬻爵的现象已经很常见了。
那时的国库之内,又能剩下多少钱财?
其中军饷花费是一方面,抚恤是一方面,赈灾是一方面,以十常侍为首的贪官污吏又是一方面。
还要供给刘宏纳妃,享乐,修建宫殿等的花费,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
当时的粮价已经是高的不能再高了,哪还有粮食再征募新军来讨伐贼寇,整个国家几乎都已经停止了运转。
就好似没了油或电的车,根本就已经运转不起来了,偏偏面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