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先前太大影响.
但因为流民不断涌入,所需要的粮食也日渐增多,赵瑾要是一直在各个州郡开设接济流民的粥铺的话,也同样是不可取的。
总会有游手好闲之人,占着便宜不肯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是处处占着官府的接济政策。
这一点,荀彧早已与赵瑾提过,但后者的意见是看看情况,等并州的人口恢复以往了,再减轻这些慈善事业的力度。
西汉前期,盐价相对较低,在有些年份,盐与五谷价格基本相当.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政策后,盐的价格有了较大的增长,达到每石300-1100钱。
东汉时期,盐价最低为每石400钱,最高达到每石8000钱,正常时期的盐价大约为每石800钱,盐与粟、谷的比价大约为8∶1。
此时因为赵瑾占据着河东,河东虽然经过劫掠,同样是人口稀少,但此时盐铁商人是可以自由贩卖的,只是在盐多的郡县设置盐官。
实行征税制,收税的力度不算大,且在赵瑾的干扰之下,盐价并不算高,并州的盐价也就稳定在每石六百钱左右。
若是寻常人家,生活不太富裕,吃不了多少荤腥,也就只能在菜饭中多加点盐来调味。
可在富贵人家,则是全然不同了,倒是不再注重油盐,而是用些砂糖来调味,更有钱的呢,则是还会用上香料。
那些香料在西域都护府还是朝廷掌控之中时,算不上天价,此时因为被垄断的商路,不仅对大汉经济上的打击,还有香料上的垄断。
并不是说没有,只是流通的没有以往多了,西域商人的数量和规模远远小于之前。
香料的价格自然也就飞速的增长,以至于现在能吃的起香料的家族,不仅有钱,还要有权。
蛋糕就那么大,你多吃些,旁人就得少吃些。
赵府内并不是没有香料,只是方氏舍不得放罢了,就算真要给菜肴里放香料,也得是重要的日子,就比如正旦,以及赵瑾的大婚的日子。
“娘?”
方氏看着锅炉发出的热气,和翻炒的声音,当锅内的五花肉被铲起放进碗中时,刚才没能听清赵凌月的呼唤的方氏,现在却听清了。
“凌月回来了?”
“娘,你过来了一下。”
“怎么了?”
“呃…女儿有些大事要请教娘亲。”
方氏一听,又觉得赵凌月没打什么好主意,偏偏自己又听到夫君的些许言语,想到先前之事,神色顿时严厉了起来。
“怎么?你又要偷偷溜走?”
方氏见状便拉着赵凌月来到她的屋内。
赵凌月第一时间没有否认,只是被方氏拉着回到自己的屋内。
方氏看着眼前女儿的身量几乎要与自己持平,又见到她那羞于启齿的模样,那眼中的严厉之色消散,转而带之的则是无奈。
这是光长个子不长脑子吗?
“凌月,不是娘亲说你,你看看,为何没有女子愿意参军,难道就只是因为男女有别的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