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驻扎在城外,也算是留个后应,先前所建造的营寨可谓是物尽其用。
刘虞乘坐于战车之上,前方的驾驭战车的士卒有条不紊的缓速进入阳乐城内。
原先那些想要取得敌将头颅的攻城士卒也只能无功而返,心中累积阴郁。
好在田畴见敌将田豫已经靠着城中百姓为挡箭牌,已经逃出东门,刘虞先前也不令那数千轻骑绕到东门阻击,只能给他跑了。
即使没有敌将的头颅来换取封赏,不仅是鲜于辅谏言要封赏那些先登之士,田畴也同样附和,刘虞虽然节俭,但并不是抠门之人,什么地方该花,什么地方不该花,他心里还是有个度的。
便也赏赐了那些先登士卒,此时的刘虞军中,士气可比刚刚奔赴阳乐城还要高涨一些,因为眼中终于见到了收益,在这恶劣环境之中作战,大都是身体不适,更别提年节将近,按照如今这个进度。
刘虞若是不能与公孙瓒速战速决,那正旦只能在辽西过了。
城内欢呼的不只是刘虞军士,同时间,竟然还有百姓喜迎刘虞,纷纷在街道旁笑脸相迎的,可谓是仁义之名,早已传遍整个幽州。
从刘虞攻城时候,不愿以火箭,抛石车这样会误伤城内手无寸铁的百姓举动来。
此时的抛石车还未经过改进,体积较小,抛射的距离也不算远,这种器械自从春秋战国时便有了,只是后来经过改进,不管是威力还是精密程度都是不断提升的。
在火炮被研发出来之前,攻城时,还得是靠抛石机,投石机这样的攻城器,对守军的打击最为强烈。
而能投射多重,多远,能使威力发挥最大,这也是一门学问,此时的投出的石头,远称不上是巨石,对城墙的打击的也不算大。
用游戏话语来讲,就是一轮轮的投石,只能对守军造成打击,导致其伤亡或是士气上的打击,对城墙的耐久度损失极少,不过对于刘虞这样攻下一城就将其纳为自己的领地的诸侯可却少之又少。
在他的思想里,现在对城墙摧毁过大,等攻下城后,这城池还是得自己来修,且还要征发百姓来修补城墙,比起那些攻下一城便屠掠一城的做法来说。
刘虞不得民心简直就是有违天理,这也正有了百姓在街道一旁,见到敌军攻进城内,不紧闭屋门的躲在自己家中,而是出来笑脸相迎。
可见公孙瓒与刘虞在幽州的名声这块,差距有多大,以至于造成这样的特殊对待。
就算边境之地,尚武风气十足,民风较为彪悍,可这些增益都是对参军的青壮而言。
要可知道,人民的组成并不都是青年、壮年的男子,这只是占到其中的一部分,老幼妇人才是最大的比例,简而言之,手无寸铁的百姓永远是比士卒多上数倍的。
比起那些游牧民族,几乎可以说是全民皆兵,但是在以农耕为生计的汉人,要是所有人都去打仗了,田谁来种?庄稼谁来收?
田地可不会如同牲畜般随军一同出征,稳定性代表了他们的生计。
“州牧大人终于来了!快看,那是州牧大人!”
即使是八岁孩童,也都听闻过刘虞的声名,哪怕衣着单薄,也不畏惧寒冷的出来迎接刘虞,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刘虞能让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轻徭赋税,仅此两点,此时能做到这样的人却只有一掌之数。
“老头子你快来看看啊!刘州牧来了!你不是常常说州牧来了,我们的苦日子就到头了吗?”
一名老妪弯曲着背,嘴中还在念叨着老伴的名字,身上最外层裹着的粗布衣,便是他老伴的衣服。
就在三日前,刘虞的十万大军刚刚抵达阳乐城下的时候,还在盼望着刘虞能入驻阳乐城的时候,而这位身材佝偻的老妪的丈夫已经扛不住饥寒交迫,先一步撒手人寰了。
偏偏连安葬尸首的钱财都没有,尸体也就拿草席一卷,置在屋中,哪怕城池没有被四面包围,但依然是不允许百姓出城的,这也就没被安葬。
好在寒冷是寒冷,尸体还没发臭腐烂,等见到了这位大家翘首以盼的刘州牧之后,她也算是代替老伴见了一见。
刘虞虽然被众将士护卫在军阵之中,可他乘于战车之上,手扶车栏,挥手向街道两旁的百姓致意,回应着他们的对自己的欢迎。
当大家看到刘虞身上,除了一件破旧的毛衣披在外面,寒风吹过,将里面打满了补丁的棉衣时不时的暴露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其中一孩童疑惑当即向身旁的母亲问道。
“娘,刘州牧不是大官吗?怎么里面穿的衣裳跟我们也差不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