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汉末风云之纵横天下 > 第164章 病重

第164章 病重

一批精军,能够以一敌五,都是十分正常的,别看刘虞也有十万大军,比起公孙瓒不到三万的人马,胜算并不大。

而赵瑾想要占据司隶,两万人马已经足够了,要据守洛阳,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士卒,只是需要粮草充足,辎重输送要通过漕运往洛阳。

而漕运技术不算完善,运输环境往往导致加大粮草的损耗,这也注定了不能派大军进驻洛阳。

而重建洛阳,则又是一大笔花费,虽然可以继续召集流民来无偿修建,修缮好的屋舍便可以视作自己的房子,赵瑾只是提供一日两餐就行。

先前的赵瑾在并州还想一日提供三餐,但被荀彧制止了,若是太过厚待流民,那人人都不愿劳作,每日只用去粥铺领取免费的食物,那干嘛还要下地干活呢?

因此,粥铺虽然保证两餐,但是却不足以让人吃成七分饱,总是恰到好处的让人处在比饿肚子好些,处于食欲旺盛的地步。

但每家就那么几口人,所领的粮食都是按人头来领的,且还是根据男女老幼来分配,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这也能激发那些流民的干净,因为此时开垦出来的田地,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太原王氏和一众士族也无权干涉。

毕竟这些土地,不是他们的,而是这些百姓自行开垦,天子脚下,众目睽睽,也根本不敢再兼并这些新田地。

况且以往,像那些大族,也不会做那些伤天害理之事来损坏自己的名誉,自身的财富早就够了,经历灾祸,就算他们不想兼并土地,那些走投无路的百姓也会蜂拥在府门前,争先的卖地。

要不是真到家中妻儿要饿死的地步,他们又何至于此啊?

而那些趁机收并土地,大多数是那些不上不下的士族,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比下层的好,却又不够好,上层的又瞧不起他们。

为了心中的贪念和再往上爬一次的执念,将土地的价钱继续压低,大肆收购,又将原先卖地的农民雇佣为佃户,每年辛勤的劳作也只能混个温饱。

世世代代亦是如此,直到他们再也忍受不了剥削,便顺从大势,怀着心中不忿,揭竿起义。

“进军河内一事,我现在便派传令兵通知杨潜,袁绍既然分兵,那便不需要五千人马进驻魏郡,他将五千人马分成两队,一队增防魏郡,一队进驻河内。至于南下取关中一事,等正旦过后再议不迟。”

“主公英明。”

先前早有细作来报,袁绍分兵两万,进军青州,青州黄巾军已经往兖州而去,青州虽然也是动荡不安,但人口和富裕程度还是超过并州。

同时,袁绍还占据着冀州最富裕的另一半,若是等他完全占据了青州,势力便能与赵瑾持平,这是非常他担忧的一件事。

且他又担忧曹操倾吞了这青州黄巾军,扩充了自己的实力之后,抢先一步占据司隶之地。

到时候长安落入谁手,还真不一定了。

此时的长安,在李傕放任麾下肆意的情况下,民怨沸腾,偏偏又有贾诩来给他兜底,更何况吕布还在他的帐下任命。

又稍微商量了一番,几人都表示暂时将公务放在一边,赵瑾便继续津津乐道自己的婚事。

“奉孝和文若定要来我府上一聚。”

“那是自然,主公大婚,嘉怎能不去。”

说起这事,郭嘉自然也就轻松了许多,刚才一番番的长篇大论,让人费神费力,大脑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劳逸结合,更能使人保持清醒和明智。

荀彧也是与郭嘉同样回应道。

看着荀彧,赵瑾似乎想起了什么,便问道。

“听说文若叔父身体抱恙,这几日在府中休沐可有好转?”

赵瑾对朝中大臣的近况都算是了如指掌的,特别是这身处三公的大臣,那都是要无时无刻观察的对象。

更何况是荀爽,荀爽的出身自然也就不用说了,董卓之所以强征其入朝为官,便是其才名皆具。

其兄弟八人个个才名不浅,有“荀氏八龙”之称。

荀爽排名第六,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

他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

汉桓帝在位时曾被太常赵典举为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了躲避第二次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号为“硕儒”。

荀爽是与郑玄同一级别的大儒,比蔡邕还更具盛名,比起赵瑾的叔父赵壹,还更有学问。

从荀彧来时,眉眼间就有些沉闷,赵瑾看出了他的忧郁,便细心问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