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易京白马之盟,袁绍和公孙瓒双方都没有掩盖,摆明了就是朝赵瑾去的。
虽然两方还未出兵,但张辽、熊大壮、郭嘉已经领着三千连驽手,和一车车粮草辎重,运往了定襄,准备与公孙瓒大军做好长时间的作战的准备。
这守城,最重要的是粮食和士气,同时还有民心,这金汁,滚木巨石都得准备妥当,光是靠弩矢箭矢来抵挡敌军士卒登上墙头,那是不够的。
箭矢和弩矢在守城时,也是算作军备,迟早是要消耗殆尽的,准备其他守城器械,也是十分必要的。
若是这些滚木金汁消耗完,箭矢弩矢也消耗完,那就只能与敌军近身厮杀,这个时候,守城方能占的优势就没有那么大了。
正因如此,恰恰是攻城的前几天,伤亡是最为惨重的,可刚刚攻城时,士卒都还有锐气,时间一久,也就会僵持下来。
一座城池,坚守一月两月都是有可能的,甚至是一年两年。
当然,也得是看什么样城池。
曾经的齐国被燕国乐毅连下七十余城,只有两座城没有攻下,而这两座城在田单的坚守下,竟然守住了数年之久。
随后乐毅被国军猜忌,田单又使出火牛阵大破燕军,一举收复七十余城,可堪称复国之举。
……
第二日清晨,赵瑾出城相送张辽、熊大壮、郭嘉三人。
张辽披上了将军甲,威风凛凛,但脸色严肃,似乎担以重任一般,其实确实是重任,只是比起对抗袁绍。
“切记,若是公孙瓒大军压进,坚守不住时,定要派传令兵通知与我。”
“辽定不辱命!”
赵瑾颔首示意,随后走到张辽身旁,沉声说道。
“性命要紧,不管怎样,你都得回来见我。”
张辽张了张嘴,却无话可说,只是郑重的点头回应。
赵瑾又对熊大壮和郭嘉说道。
“你们二人也是,性命要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主公放心,我和熊将军,定然量力而行,要是定襄告急,第一时间便通报主公。”
“大哥放心,我会听文远和郭先生的,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熊大壮拍拍自己的大肚腩,信誓旦旦的说道。
赵瑾嘴中同样无言,目送这为首的三人随着三千连驽兽渐行渐远之后,便不再留意,转身对几人说道。
“我们也应该多加准备,看看这袁绍有何动静。”
“是。”
公孙瓒那一线,相比之下,压力小了些,但同样不容小觑,张辽原本以为,这么重要的任务,赵瑾应当会交由赵云来执行。
却没想到是让自己去驻守定襄,但转念一想,也能解释的通,毕竟他是并州出身,虽没有去过几次定襄,可与胡人作战的经验可不少,特别是公孙瓒的那一套战术。
其实也就是从那些胡骑战术的基础上稍加改良罢了,根本上,还真就是那一套,骑射迂回,然后一举冲锋,配合己方步卒,击溃敌军。
只不过改良的部分是步骑协同,从战术上来讲,还是有些区别的。
况且幽州苦寒,没有那么多的甲胄器械,来武装出一支重骑兵。
哪怕是赵瑾组建那一万并州骑兵,其中能身披重甲的,也不超过两千人,但是马镫却早已都配备完毕。
这都是赵瑾尽量将资源倾斜给这支骑兵,好在今年没有再免一年赋税,没免,也没有多加征收。
三十税一,就已经足够了,这已经是非常低的税收了。
文帝时轻徭薄赋,减为三十税一或全部免除租税。
至景帝前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
完全免除赋税也是不可取的,要维持基本的运转,将赋税减少到最低,也同样是一个办法。
经过大致的估算,今年收上来的税收,想要抵免军饷都有些勉强,可也算一大笔“救济金”。
赵瑾他是明白货币通胀的后果,要是钱财全部靠自己印的话,现在这个年代本就粮价贵,钱不值钱,通胀之后,等于让百姓们又穷几分。
无疑是在消耗民力的,好在有先前的“底子”来兜底,不然此时的赵瑾,就是想坐以待毙也坐不了了。
没钱没粮的话,就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这屯田制至今多开垦了两万亩田。
两万亩田,若是在土地肥沃的州郡,一亩地能产三石左右的粮食,而在并州内,一亩田,能产二石左右的粮食。
四万石粮食,已经足够供应十万大军的几月之需了,更别提原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