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定襄
定襄乃西汉高帝六年分云中郡地置,其治所在成乐县(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古城)。
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清水河、卓资、察哈尔右翼中旗等地。
东汉移治善无县,辖境缩小,仅有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及山西右玉县地。
定襄乃往日汉匈争战之地,地势平旷,可以供给骑兵策马丛横。
公孙瓒进军定襄,其实是要过平城,平城乃雁门郡东部,雁门关乃天下之雄关,要想攻陷雁门关而入太原,是难上加难。
唯有过平城,攻陷定襄,绕过雁门郡南下,要是雁门只需两万守军就能防住公孙瓒近十万兵马,定襄就要加派到四万守军才足以抵挡,以保证定襄安然无恙。
定襄的辖区虽被缩小,但其位置乃延后要道,善无作为一郡治所,但城矮墙低,远不如平城城高墙阔。
张辽和熊大壮,郭嘉三人,前日便抵达平城,而还未过三日,公孙瓒的大军就已经兵临城下,在这平城之所以取名为平城,正是因为周遭皆是平原,能将东南西北的四个方向的情况一览无余。
地势过于平旷,要想用水攻,火攻,亦或者是砍伐大量的树木制造攻城器,都难以实施。
大量的辎重粮草都早已运往了平城,相比于公孙瓒晚了一日出发,且是从蓟县开播,比起袁绍的大军从安平进发巨鹿。
从蓟县过代郡,间隔一郡之地,路途长远,便给张辽等人准备的时间。
平城之上,百姓用泥石开始修补城墙上的缺漏,哪怕是长城,经过岁月和风沙摧残,再高阔的城墙,也都会破损。
公孙瓒没有着急攻城,他领兵十万,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十万人,可战之士不过八万人,主力也就是那一万余骑兵。
而其他的士卒,称之为仆从军也不为过,战力虽然低下,但好歹也是正规军,比匪贼强些,但比起白波军,恐怕还有所不敌。
“浩浩荡荡十万人,能征善战之士却少,将军这是打算死守平城?”
郭嘉与张辽站在城头上眺望,树木稀少,公孙瓒大军光是安营扎寨就要耗费一日,可谓攻势缓慢,不太像是来势汹汹的样子。
“平城有两万守军,粮食足够两月,坚守不出,便能拒公孙瓒于并州之外,太原无忧,主公兵发冀州,便能安心与袁绍交战。倘若让公孙瓒兵临善无城下。那太原不攻自乱,后方不得安稳,前线士卒又会有所顾忌,平城远比善无要坚固的多,在此处坚守,远比在善无坚守要好得多。”
“张将军不仅懂兵法,还懂得人心?”
张辽没有正面回答郭嘉,而是以兵书上的话语来回复。
“兵者,诡道也,郭先生应当明白,这打仗,可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三五人争斗,或许能以身量的壮硕与否,来决定胜负,但行军打仗,动不动就是数千上万人交战,而真正能够近身厮杀,血肉相搏者,只占少数。这战场上的丝毫变化,都可能决出胜负,引起溃散,而一旦有溃散者,便兵败如山倒,大军不攻自破。”
“嘉受教了。”
郭嘉确实对兵法钻研不深,张辽的一番话,他受益匪浅。
“老张和郭先生说什么呢?”
熊大壮如同局外人一般,手中还握着一块鹅腿,右手沾着油,面对城外的大军,似乎根本不受其影响,满嘴流油。
“熊将军倒是吃的香,我与张将军聊的是兵法。”
“兵法?听大哥的不就是了,我跟着大哥就没打过败仗。”
“主公毕竟不在平城,如今你得听张将军的。”
郭嘉苦笑一声,对熊大壮的这样的心态说不上厌恶,倒是有些羡慕,所谓傻人有傻福,就是这般的道理。
要思考东西少,忧虑变少,如此反而能够长寿,身体健康。
熊大壮将手中的鹅腿两口吞下,将骨头往空中丢置,骨头沿着城墙,摔落在地下。
熊大壮直接将右手往将军铠一抹,手掌心抹干净之后,将背上的那把巨弩解下,举在身前。
“张将军让我射谁,我就射谁,有这把弩,我看那公孙瓒敢不敢靠近城墙。”
“哈哈,熊将军也累了,城内还有上百头羔羊,到时给你补补。”
“我不爱吃羊,不过倒也行。”
城墙之上的守军,听到三人如此轻松和谐的谈话,紧绷着的躯体也稍微缓和了不少。
将军都有信心守住平城,他们又有什么好担忧的。
特别是这东城门,平城原先也有五六千名弓弩手,比起步卒,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