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郑芝龙本人是都督同知、福建总兵。
弟弟郑鸿逵,也被朱慈烺提拔到了都督同知、山东总兵。
郑芝龙的长子郑森,同样被朱慈烺委以重任,先是提拔了山东团练总兵。
又因为革新团练,让郑森辞了武官,以南京国子监贡生的身份,再次提拔成了正八品的海州团练副使。
完成了武官到文官的跨越。
而山东团练总兵镇,朱慈烺还安排给了郑家的郑彩。
郑家一门三总兵,还破天荒的出了一位文官,关键还有郑家女儿纳入了太子后宫。
除了郑芝龙本人,其它的全是因为朱慈烺的厚爱。
加上如今的朱慈烺早已经名传天下,如日中天。
此次,朱慈烺北上抵御满清,正需要锦上添花的时候,做生意做到世界第一富的郑家,怎么可能不派人来献殷勤。
超有经济头脑的郑家,直接派出了家主郑芝龙,同时也带来了厚礼。
几十上百船的稻米、黄豆、红薯、木薯、西米、椰子树芯粉等,就是厚礼的其中之一。
面对朱慈烺的询问,郑芝龙笑的像个弥勒佛:
“回禀太子殿下,正是西米及椰子树芯粉。”
“南洋来的?”
朱慈烺一语道破,让郑芝龙大吃一惊,之后立马换上了殷勤的表情:
“殿下不愧是天人!真是无所不知,这些正是来自南洋。”
说着郑芝龙又开始委婉的表功:
“承蒙殿下厚爱,让郑家参与负责您麾下抚军太子大军的后勤补给。
殿下您如天帝之孙一般,一呼百应,麾下抚军太子大军如海纳百川一样,迅速增长,需要的粮草也越来越多。
末将,高价搜罗了全江南粮商的粮食,还是有些供应困难。”
几十万大军的后勤开销,可不是开玩笑的,朱慈烺点了点头表示了赞赏。
让郑芝龙大受鼓励,连忙趁热打铁,拉过身后的两个随从:
“是吾二儿郑渡,想到了可以从南洋购买,并提了出来。
吾三儿郑恩,小小年纪,更是思维敏捷,在从南洋购买的基础上,还想到可以让南洋来到我们大明的船,以粮食代替令旗钱。”
关于令旗,郑芝龙没有说透,这个通过郑鸿逵和郑森两人,郑芝龙早就知道了,太子对他们卖郑家令旗做过路费的事情,了如指掌。
因此直接跳过之后,郑芝龙又解释道:
“我大明商品睥睨世界,驾船来购买南洋人乃至西洋人,几千年来,从未断过。
可我们大明却不需要他们劣质的商品。
因此他们除了带来了,能购买整船大明商品的黄金白银,就只能让船舱空着。
行船走商,自然是满载而来,满载而归,两头获利,最为理想。
末将二儿郑渡提出,可让西洋南洋来的夷人商船,运粮食过来,我们郑家全盘收购。
末将三儿郑恩提出,可让夷人商船用粮食代替购买令旗的银两。
而南洋最不缺的就是粮食,都不需要去刻意的种,随处可见的西米棕榈树、椰子树,砍倒了就是粮食。
南洋湿润肥沃的土地,又极为适合种植番薯、木薯,特别是木薯,随便一亩产量都有两三千斤,末将甚至听说过有高达八千斤亩产的。
能满载粮食北上,自然好过跑空。
因此,才让末将的家族,能一直完美的保障了,殿下您麾下大军的后勤。”
不愧是世界第一豪商,能想出这样的方法,这商业头脑也是没谁了。
只是……
朱慈烺看了看郑芝龙引荐的两个跟他有几分相似的青少年,扭头看了眼自己麾下随从队伍里的郑森,心想:
明明有长子在自己身边被恩宠有加,还引荐二儿子三儿子给自己,看来国姓爷在郑芝龙这个父亲面前,并没有那么被重视呀!
看破不说破,朱慈烺也不差两个坑位:
“果然英雄出少年,不知郑都督可否割爱……”
……
最终,郑芝龙的二儿子郑渡、三儿子郑恩,留在了朱慈烺的身边。
朱慈烺还向他提出了要再纳一个他郑芝龙的女儿,作为选侍。
让郑家双女同时纳入东宫后宫,这是在暗示郑芝龙,会保障最少有一个能生出皇子呢!
同时又提拔了两位郑家人。
大员岛中部北部,既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