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太平天国的圣王 > 第27章 少年营(上)

第27章 少年营(上)

就在张俭阳准备南下广州的时候,在灌阳的冯云也开始了一件将会影响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事情。

建立少年营!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正式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而整个近代史既是一部苦难史也是一部战争史。

要想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推翻满清,开启民智,开始工业革命就必须有一支近代化的军队。

想要拥有这样一支军队,那就必须有一支思想先进,战斗素养满足近代战争要的军官团队。

无论是满清还是太平军都是传统的封建冷兵器时代的军队,或者说是冷兵器朝着火枪火炮过渡的时代。对于军队体系的建设以及军官的培养还是采用传统模式。

中国真正的近代陆军培养体系一直到1902年才开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

1902年时任满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在河北保定东关外创练新军,并设军政司,开办北洋行营将弁学堂。

随后袁世凯又分别开办了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兵官学堂、陆军大学堂,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军官培养体系正式开始。

一直到辛亥革命爆发,满清王朝被推翻,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1912年正式开办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直到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由于战争的破坏,最终导致保定军校于1923年8月停办。

叶挺、张治中、傅作义、白崇禧、陈诚、顾祝同、薛岳等众多的近现代名将都是从该校毕业的。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在广东创办黄埔军。校内设置政治部、入伍生部、教授部、训练部、经理部、管理处、军械处、军医处、编译处、兵器研究处、高级班等十一个机构,以培养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对其进行政治、军事、基础术科等教育。

可惜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国共合作破裂,广东黄埔军校停办。

虽然广东黄埔军校只办了五期,却培养出了如第一期蒋先云、徐向前、陈赓、左权、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等;第四期的林彪、张灵甫、谢晋元、胡琏、李弥等著名的名将!

虽然两座军校的历史都不长,可是却都在短时间内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正因为如此,冯云才想着参考这两个学校的模式,建立自已的军官培养体系。

灌阳县城西边的一块空地上,一座军营已经露出了雏形。整座军营是冯云根据后世的学校样式搭建的。

军营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00米,外面是一圈一人多高的栅栏,栅栏的外面放着拒马。

大门放在了东边,正对着灌阳城,外面是两座十余米高的哨塔,哨塔上分别挂着一个一尺宽,三米长的木板。

军营的正中间是一个南北长200米的大操场,操场西侧正对着军营大门的是一个长二十余米,高三米的阅兵台,阅兵台的前面竖着一根十余米高的旗杆,操场北侧是各种训练用的矮墙,壕沟,独木桥。

军营最北边是营房、食堂、澡堂等生活设施。

此时少年营已经将驻地搬了过来,这营中的很多设施也是在将作营的带领下由他们搭建的。

现在这些少年们已经开始了最基础的军事训练:队列和站军姿!

操场上分成了十个方阵,每个方阵十排,每排十人。每个方阵的前后左右都站着一名由方云亲卫营的亲卫充任的教官!

所有的少年都穿着灰色的棉布军服,军服的样式是冯云借鉴了中山装的样式。

上衣有着四个口袋,前襟是五个布纽扣,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衣服的左胸位置有一块红包做的胸章,上面绣着所属队伍的编号以及个人姓名。

帽子则是一顶圆筒帽,脚上穿着布鞋,打着绑腿。

灌阳县县衙大堂,冯云将各个营局的将领以及县衙的钱军等人都叫了过来。等到众人都到齐后,冯云的亲卫就开始给众人分发一本小册子。

“这个册子是我为少年营拟定的,里面有整个少年营日常教学训练以及后勤保障的具体细则,你们先看一下,然后大家议一议!”

整个册子分成了教官篇、文化教学篇、军事训练篇、纪律篇和后勤保障篇。

教官篇主要规定了教官的选拔要求和任命规则。

文化教学篇主要规定了未来三年的文化课内容、教学目标以及考核机制。

军事训练篇主要规定了未来三年的主要军事教学内容、目标以及考核机制。

纪律篇则主要规定了整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