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 > 第225章 辽

第225章 辽

[99] 有学者研究“辽”与契丹语“辽”的内涵,强调辽“双国号制”的意义。也有学者主张契丹是改“晋”为“大辽”,而非改“契丹”为“大辽” [20]。

关于契丹首次改国号为“辽”的时间,一般有937、938和947年三种说法 [16-17]。关于辽改国号的次数,一般学者都认同这样的见解,即辽太宗时改国号为辽,辽圣宗时复号契丹,至辽道宗时复改国号为辽 [18]。从众多辽代墓志中在契丹或辽的国号前都有“大中央”或“南瞻部洲”的字样来看,到辽道宗时,俨然以中国自居了 [19]。也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辽曾九改九复国号,也就是说,辽曾改国号达18次之多。

辽朝国号变迁

年代

汉文国号

非汉文国号

916—937年

大契丹

大中央契丹 [21-22](全称)

大契丹、契丹国、契丹(简称)

938—982年

大辽(燕云汉地)

大契丹(辽朝故地) [15]

983年—1065年

大契丹

1066年—1125年

大辽

历史

播报

编辑

契丹缘起

契丹之名,始见于北魏。 [57]而汉文记契丹事,以《资治通鉴》为最早,东晋义熙元年(406年)初,“燕王熙袭契丹”。契丹称号见于朝鲜《三国史记》更早,东晋太元三年(378年)已有契丹人犯高句丽“北边,陷八部落”。早期契丹居于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南,黄龙(今辽宁朝阳)之北, [69]分为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黎部、吐六于部等八部。 [55] [70]契丹族日益兴盛,并向南发展。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四年(553年)亲率大军攻击南下的契丹部落,俘获十余万人、数十万头牲畜,契丹部族损失惨重。 [56]后又受到突厥的侵扰,因而“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矣”。隋初又分别臣附于隋朝与突厥,逐渐得到恢复,游牧于辽西地区,诸部落各自逐寒暑,随水草畜牧。 [143]

,!

契丹人

六世纪前期,契丹族尚为部落阶段,于唐初形成部落联盟,君长为大贺氏,八部之间如遇有战事及征兵,诸部在一起召开会议,猎则别部,战则同行。 [70]唐武德六年(623年)契丹遣使到长安,向唐高祖进贡名马、丰貂,但其政治立场仍趋向于突厥颉利可汗。 [58]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大贺摩会率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唐朝皇帝曾赐给契丹首领旗鼓,后来成为契丹可汗权位的象征。 [59]唐朝又于贞观三年(629年)以室韦、契丹族人置师州。契丹与唐朝之间,既有朝贡、入仕和贸易,也有战争和掳掠。后唐太宗以契丹人为松漠都督府(在今赤峰、通辽一带),以大贺窟哥为松漠都督,赐姓李氏。 [60]

武则天执政时,契丹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十二日,李尽忠与其妻弟孙万荣反,攻陷营州,杀营州都督赵文翙,尽忠自立为无上可汗,这是契丹人首次称汗。 [61]武则天派兵围剿,却被尽忠击败。 [62]唐开元二年(714年),李尽忠堂弟李失活与奚族首领李大酺到长安见唐玄宗。四年(716年),唐玄宗恢复松漠府,以李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授左金吾卫大将军。 [63]开元二十年(732年),唐军大破契丹,俘获甚众,可突于逃跑,奚族投降。 [64]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灭亡,契丹投降唐朝,唐玄宗赐契丹可汗迪辇组里汉名为李怀秀,拜松漠都督,封崇顺王,赐以静乐公主。半年后,怀秀不堪安禄山欺凌,杀公主与奚族一起反唐。之后,与安禄山多次交战,胜负参半。 [65-66]唐天宝五载(746年),唐朝封胡剌可汗遥辇楷落为恭仁王,代松漠都督,楷落在位至安史之乱结束,唐朝与契丹之间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

苏可汗时契丹依附回纥,自苏可汗开始唐朝不再册封契丹首领为松漠都督。鲜质可汗时曾七次遣使至长安朝贡唐朝,昭古可汗时遣使四次。 [71]会昌二年(842年)唐朝破回鹘,耶澜可汗遥辇屈戍内附。咸通年间,可汗习尔之遣使者到长安朝贡之后,契丹部落在一百年的低谷后又逐渐强大。 [67]唐末,痕德廑可汗遥辇钦德时契丹征服了奚、室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