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三荀传 > 第十一章 大义、线索

第十一章 大义、线索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论语·公冶长》

今天一整天又是徒劳无功。董襄有些泄气地走出开封府,绕进后巷,回了家。

柳郁正在洗衣,瞧见他进来,笑道:“官人回来啦,先进屋坐吧,我一会便去做饭。”

“你这是有什么喜事?这么高兴?”董襄见她带着笑,问道。

“能有什么喜事。官人你在开封府整日一筹莫展,回了家,我再板着脸,这日子就没法过了。”柳郁卖力地搓洗着他那套换洗的开封府官服,“今天进展如何?”

董襄摇头道:“还是没什么进展。去洛阳的人手也还要几天才能有消息。”

柳郁歇了口气,抬头笑道:“要我说,你也莫累着了。那些比你等级高的官员,不也有的是什么都不做,光领俸禄的?”

“那可不成。现在世道这么乱,不就是他们尸位素餐所致?”董襄摇了摇头。

“官人说得对。”柳郁嗔道,“累坏了身子,你自己不心疼,我都替你心疼。”

董襄走到她背后,双手玩笑似的捏了捏她肩膀:“我这几天,倒真常常觉得累,头晕眼花。”

柳郁叹了口气:“谁让你旬休也在官府里天天熬。后天又到旬休,不准去了,好好在家歇息。”

“成,就依你。”董襄坐在井沿上,瞧着柳郁洗衣裳。

董襄当然也明白,自己无需那般卖力气。荀恺在任之时,也是凡事都尽心尽力,若是积案太多,荀恺还会亲自查问,日日都要到深夜才歇息。也许正是如此,他五十三岁就仙逝了,留下年幼的一对儿女。

他知道,只要他仍然担任着右军巡使这一职位,他的俸钱就不会少。从前他负责货物调度,他到底有没有做事,旁人都看得到,但查案不同运货,只要董襄坐在官衙里,装模做样地问几句话、写两笔案卷,便是尽职尽责。至于案子破不了,都可以解释成案情太复杂、牵涉太多。府尹下了死命令再不紧不慢查办,也一样拿一分不少的俸禄。

可是董襄毕竟是个武人出身,最讲求一个“义”字。他拿着这份俸禄,自然就要尽力做事,不然,这俸禄岂不成了不义之财?

“想什么呢?”不知不觉间,柳郁的动作已经停了。她笑着在董襄面前挥了挥手,“官人,我去做饭了,一会就好。”

董襄正好也饿了。他想去给柳郁帮厨,但他眼拙手笨,很快就被柳郁赶出来了。他便独自坐在院里发愣。

“哒哒哒——”

突然有人敲门。董襄起身,掀开门上的小窗往外瞧,只见来人是个略显老态、斯文儒雅的男人。手中还提着几条腊肉和一篮子鱼。

董襄开了门,只见这人把手里东西放了下去,和气地笑道:”阁下就是开封府的右军巡使董大人吧?请受一拜。”

“这位仁兄所来何事?进来说。”董襄见这人虽然礼数周到,但却不卑不亢,顿时就生了些好感。他把来者让了进来,“屋里拙荆正在做饭,烟大,就在院里吧。”

只见这人又回头看了看,巷子里没人,这才关上门,坐到柳郁刚刚洗衣裳坐的板凳上:”董大人,小人祁嵩,所来是有一事相求。”

“你是祁嵩?”董襄只觉得这个名字熟悉,想了半天才想起来,“香染街口说书的那位祁先生?”

“正是。”

“不知祁先生登门拜访,所为何事啊?”

祁嵩叹了口气:“此事说来话长。我来得不巧,不如祁某姑且告退,改日再慢慢聊。”

“无妨,祁先生不如就一起吃,边吃边谈。”董襄笑着摆摆手。

”不,不成。”

“祁先生?”柳郁许是听见两人说话,也出来看。董襄记得柳郁闲时也喜欢去香染街口听书,“祁先生既然有事寻我家官人,留下吃顿饭又怎地?”

祁嵩说着笑着拱手:“盛情难却啊。董大人,叨扰了。”

一道煮羊肉,放了些花椒,带些辣味。韭菜是正当时的,新鲜得很。祁嵩不喝酒,董襄就给他上了茶,自己倒了碗酒。柳郁拿了祁嵩带来的鸡又去了厨房,便只剩二人对饮。

“董大人,这肉确实香啊。”祁嵩夹起一片肉,甩了甩其上汤汁,“不过羊肉虽美,牛肉却是更韧,也全无膻腥味。董大人,你可知道这汴京城,哪里能吃到牛肉?”

董襄也不知道祁嵩为什正事不说,非要从这里说起。他有些莫名其妙:“要吃牛肉,得去七十二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