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藩云南?
的确,从永乐二年开始,云南一直是朱高煦的藩国,但是朱高煦一直不愿意去。
为什么?
因为去了那,远离权力中心,将再也没有成为太子的机会。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云南太穷苦。
见惯了南京的繁华,又怎么肯去西南的横断山脉十万大山?受那些苦?跟那些都掌蛮土司打交道?
所以汉王死活不愿意去,死乞白赖要留在南京,甚至为此不要面皮……
但确实有效果,所以陛下让汉王徙封青州。
这地方就要比云南富庶多了,可即便是这,汉王不也不愿意就藩?
这不就是夺嫡之心不死?
所以他们这次的目标,就是让汉王就藩,甭管就藩在哪,目标就算达成。
就是要绝了汉王的夺嫡之心。
结果这目标,在汉王世子朱瞻壑几乎完美的表现下,也失败了。
陛下已经要当庭宣布将汉王留在京城了!已经让中书舍人拟旨,要告之天下了!
太子党哪个不心神惶惶?原本以为能一击奏效,可谁知失败了?
自己太子党的身份被曝光,会不会被得势的汉王殿下趁机给处理了?
谁不担心自己的命运?
结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这汉王世子自掘坟墓,竟然替他爹请去云南就藩?!
绝了他爹的夺嫡之路的同时,还让他爹去十万大山当野人首领。
朱棣面色极为严肃,他看着这位几乎从来不关注的孙子,似乎想要重新认识一番。
这孙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让他爹就藩云南?
过了许久,朱棣才轻声开口道:“为何就藩云南?”
文官们心中冷笑,为什么?当然是傻子呗?难不成还想凭借云南这穷地方造反?
“云南本就是父亲一开始的藩国,只是父亲一直不愿意去罢了。”
“孙子认为,云南是西南门户之地,而作为朱家子孙,应当不畏艰险,为天子守国门,为君王死社稷……”
这话说的铿锵有力,如乾音阵阵。
朱棣听的有些痴了,他之所以迁都北京,不就是想以天子之身守国门?
朱瞻壑的一番话,让朱棣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共鸣。
为天子守国门,不就是他朱棣的人生理想?
为君王死社稷,也是奉天殿内大多数文武官员的终极理想。
满朝文武都不禁讶然,汉王世子不是纨绔?不是偶尔会发疯症?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
朱棣盯着朱瞻壑,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他有些不太理解这孙子的操作。
为了自保?亦或者说,他是真的存了为天子守国门的远大志向?所做一切,真就为了朱家天下?
不过细细一想,就藩云南,到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文官集团肯定对这个结局非常满意,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对于他朱棣来说,就藩云南,就可以避开模拟器上发生的祸事了。
而且云南偏远,生产力极为低下,基本上不可能对中央构成威胁。
唯一吃亏的,只有老二一个人。
既然老二有这个心,那就答应他?
朱棣环视周遭,看着下方的满朝文武。
有些人表面镇定,实际上嘴都快要笑歪了;而有些人哭丧着脸,如丧考妣。
似乎感受到了朱棣的目光,这些个各式各样的表情,都慢慢收敛起来。
朱棣很久都没有收回目光,这让在场的人,都变得有些惶恐。
莫非陛下是要改主意,并不愿意汉王就藩云南?
不得不说,掌控绝对权力的君主,一举一动,都会给群臣极大的压力,不停的揣测这位最高统治者的心思。
正当这些人心中惴惴的时候,朱棣才轻声开口道:“既然如此,那就改就藩云南吧。”
朱瞻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终于把这个喜欢惹事的老爹给送走了。
文官们也是兴奋的不得了,这件事,到底是成了,而且还是超额完成。
还得多感谢那位纨绔世子啊。
有这样的儿子?你汉王还想当太子?想当皇帝?
这不纯纯搞笑吗?
而与之相对的,支持朱高煦的靖难勋贵们,一个个跟死了亲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