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小仪卖了个关子:“陛下,微臣觉得,丞相、太子与上将军说的都有道理。我们不妨综合起来考虑”。
“爱卿说来听听”
魏昂、太子申以及庞涓也是好奇的看着徐小仪,这个年轻人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列国之间的事情,他一清二楚,并且一直分析的有理有据。
甚至就连庞涓这个鬼谷子的弟子,很多时候都感觉这个徐小仪应该是另外一个名字张仪,而不是徐小仪。
徐小仪整理了一下语言,说道:“陛下,三位大人,正如丞相那日所言,代国乃我大魏附属国,如果不救,势必不得人心,但是救,又会陷入两难。
微臣以为,原先的策略不变,应该是攻打赵国本土,直到,让赵军来救。赵害怕我魏武卒,必然来救。
至于齐国和楚国,我们只需要出使即可,料想他们也不敢直接与我大魏开战。
可派遣一能臣,出使韩国、秦国和楚国,解楚国之忧。
齐国,我大魏派一人出使齐国,另外,告诉燕国,我们帮他打赵国,齐国可能不肯,让乐毅将军可以做出向齐国进军的动向,以此来震慑齐国。如此,可解齐国之忧。”。
魏惠王四人都是好像看着妖孽一样的看着徐小仪,这小子,脑袋到底是什么做的??
竟然在弹指之间就将七大皇朝全部算计在内,并且,给大魏出兵赵国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外部环境。
这是早就算计好的,还是临时想出来的??
如果是提前思考好,还可以理解;如果是临时出的策略,那简直是太害怕了。
这小子幸亏不是敌人,不然我大魏的霸权还在吗??
“徐大人以为如何说服齐国和楚国才好啊,这两国可是大国,不会轻易的屈服,要想说服他们怕是没有那么的容易吧”,庞涓也是执棋的好手。
他很佩服徐小仪的说辞,但是这些说辞并没有说到根本的点子上:如果出使之后,齐楚两国借大魏出兵赵国之际,依然联合攻打大魏,如何是好??
大魏虽然强大,但是如果同时三线开战,那也是吃不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