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二月,陈兴便在李顺和许敏的保护下,前往广陵射阳,陈登在那里等候陈兴。而陈登的大军此时正驻守在匡琦城。
陈登对陈兴一直是十分看重,出城十里迎接陈兴。两人见面后,陈兴行礼,对陈登道:“元龙兄,在下去年北上投靠袁公,久疏问候,望兄长见谅”。
陈登笑道:“无妨,无妨。兴弟为博前程,奔走他乡,定是艰苦万分。为兄已备好酒宴,请随为兄过府一叙”。
陈登说完,便拉着陈兴上了马车。众人一同前往府衙。
陈登安排了一众官员作陪,众人把酒言欢,只谈风月,不谈公事。
宴会散后,陈登和陈兴两人来到书房。陈登开门见山道:“兴弟,你攻灭臧霸。此番前来定是有要事与我商量吧”。
陈兴笑道:“元龙兄果然神机妙算,在下确有要事找你商量”。
陈登笑了。“先让为兄猜猜,你此前定是在官渡协助袁绍攻打曹操,并立下战功。返回徐州,攻灭臧霸,应该是袁绍授意你平定徐州吧。你现在是什么职位呢?”
陈兴抱拳道:“确实如元龙兄所言,我参与了官渡之战,并且杀掉了曹操的三员大将。目前是彭城中郎将,领彭城太守,都督徐州”。
陈登诧异,按理来说,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员,怎么都不该只授予杂号中郎将,至少是一个杂号将军。而且陈兴斩将破城,战功卓著,这样的封赏,实在不合常理。如果不是袁绍糊涂,那便是陈兴被人排挤了。
陈登试探问道:“袁绍待你如何?”
陈兴知道陈登的疑问,毕竟他自己也想不明白。他回道:“袁公待我甚好,我投靠过去,便被委任为都尉。我的起点很高,很受重用”。
陈登点头道:“确实如此。”他明白由白身到都尉,完全是破格提拔了。一般人,进去可是要从基层一步步爬上去的。陈登接着道:“那你此番前来,是想来劝降我的?”
陈兴笑道:“非也,元龙兄,在下不过是来邀请您,与在下一同为袁公效力”。
陈登也笑了,他对陈兴道:“兴弟,你说说你为什么前去投靠袁绍呢?”
陈兴道:“一是,袁公仁义,名扬河北;二是,袁公手下兵精粮足,据四洲之地,皆是沃土;三是,曹操屠徐,我不想投靠他”。
陈登叹息道:“我当日曾邀你投靠刘备,你以年龄小为由,拒绝了。你有你自己的想法,而你刚才说的未必是你真实的想法吧?”说完,便笑着与陈兴对视起来。
陈兴心中暗道:“陈登果然是汉末名仕,聪明过人。”于是陈兴也不打算藏着掖着,笑道:“元龙兄果然厉害,刚才我说的话,一般人听了都觉得很合理,没有任何问题。就连当初我给袁公说起,他也是相信了”。
“不瞒元龙兄,我起兵只为了建功立业,不为袁公,不为汉室,只为自己。我有意图谋天下,但我自知,我不如曹孟德,故而我投靠袁绍,趁着袁曹大战,我立下战功,崭露头角。顺便借势消灭曹孟德”。
“目前我已经控制了琅琊、东海和彭城。只剩下广陵和下邳。你是广陵太守,广陵是你的地盘,而下邳是你的故乡,我并不打算出兵攻打。你若肯上表归顺袁公,我便在事实上默认你对这两个郡的自治”。
陈登没有答应,反而笑着道:“你应该知道,袁绍早有不臣之心,没有匡扶汉室的志向。若他日袁绍称帝,凭借他的威望,中原地区会迅速安定下来。若是如此,你的志向便不能实现了”。
陈兴摇头说道:“元龙兄,你对袁公有所了解吗?”
陈登道:“未曾接触。只听闻是其年少便入朝堂,曾因废立之事与董卓对峙。而后入主冀州,领冀、并、幽、青四洲,州内施行仁政,民心归附,闻名天下”。
陈兴叹息道:“元龙兄,你只闻袁公之名,而未真正了解他。袁公外宽内忌,其内部派系内斗严重。你看其刚平定幽州,便借口拿下田丰,分了沮授的兵权,这便是他内部派系斗争的结果”。
“袁公分封三子一侄,而三子亦各有支持。如今他尚在,大家还能维持表面的平静。若他死去,那便是内乱的开始了”。
“我的想法便是,趁袁公尚在,我要加紧时间,消灭曹操,建立自己的武装集团。如此便能在乱局到来时,脱颖而出”。
“元龙兄,你亦是一方豪杰,难道不想借此机会,发展壮大吗?”说完陈兴笑眯眯地看着陈登。
陈登听后,心中激动不已,但他还是平静地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