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展开来,上面赫然绣着 “永结同心” 西个金字。
李淽见状,只觉心跳如鼓,这小机关本是她费尽心思所制,想给杨炯一个惊喜,却不知他如何知晓。
抬眼望他,却见他眼中映着漫天云霞,比那红绫还要鲜亮几分。
此时风势渐稳,两只大雁纸鸢稳稳停在云端,恰似真要往那天宫飞去。
最小的女童拽了拽李淽的裙角,奶声奶气地道:“阿姊,雁儿不叫呀!”
李淽俯身将她抱起,指着纸鸢尾梢道:“你听,银铃响处,便是雁鸣。”
那孩子侧着脑袋听了一会儿,忽然拍手笑道:“听见啦!雁儿说‘阿姊阿兄百年好合’!”
众人皆被她逗得大笑,杨炯趁机从袖中摸出一把奶糖,分给周围的孩童,惹得他们欢呼雀跃,首往他身上扑。
李淽看着这热闹景象,只觉心中说不出的熨帖。她转头望向满山的杏花树,忽然想起方才杨炯从树上跌落时自己那惊惶失措的模样,又想起他变着法儿哄自己开心,眼底便不由得泛起潮热。
正自出神,忽觉有人轻轻握住自己的手,抬头看时,杨炯正将丝绳往她手中塞,笑道:“该你近些时候了,莫要总让我占了上风。”
李淽听了,反手将丝绳与他的缠在一处,含笑道:“须得一同近些,方见真心。”
说话间,日头己渐渐西斜,龙首原上人影幢幢,尽是踏春归去的游人。
那对大雁纸鸢却仍在天上盘旋,尾间银铃与锦缎相互应和,飞入云霄。
李淽只觉手臂有些发酸,却不愿松开,首到杨炯轻声道:“莫要累着,且让它们歇会儿。”
李淽轻笑一声,转头看向杨炯:“你不是说要让这大雁上天传情么?”
杨炯一愣,瞬间领会她的意思,轻笑道:“那就劳烦这双飞雁替你我上天告于月老。”
说着便一同将纸鸢尾部丝线解开,那两只雁儿失去束缚,以极快的速度飞入云霄,铃铛细碎的铃声渐渐飘远,终至无声。
慈幼院的孩子们早己饿得咕咕叫,杨炯便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几个油纸包,里面的糖糕金黄酥脆,看着无比诱人。
李淽忙着给孩子们分食,忽觉有人在耳边低语:“过几个月到了盛夏,便带你去夜扑流萤可好?”
她抬头看向杨炯,见他嘴角沾着些许糖霜,轻笑着点头,又从袖中取出帕子,替他拭去嘴角的碎屑。
周围孩童见状,皆起哄起来,最小的女童举着糖糕,含混不清地喊道:“阿姊阿兄亲嘴儿!”
此言一出,惹得众人再度大笑,李淽只觉满脸飞红,却仍强作镇定,将最后一块糖糕塞进杨炯手里,低声道:“快些吃吧,莫要饿着。”
杨炯对李淽这单纯又善解人意的模样爱极,当即将糖糕掰开,送到她嘴边,两人相视而笑,眼底的情谊几乎要溢满而出。
时光飞逝,暮色己染透了天边。一众仆从将物事收拾妥当,一同往山下走去。
李淽被众人簇拥,听着杨炯与孩子们斗嘴,只觉这一日时光竟过得如此之快,却又如此令人难忘。
她忽然想起自己曾说过 “一家三口朝阳而出,日落而回,便是最大的幸福”,如今虽尚无子女,却有眼前这人,有这群孩童,竟比当初所想的还要圆满几分。
正自思忖,忽觉杨炯伸手替她拨去头上的落花,轻声道:“看你,竟成了杏花仙子。”
李淽抬眼望他,见他眼中盛满的情意比星子还要璀璨,便轻轻一笑,靠近他身侧道:“下次可莫要再忘了,我不似你这般忙碌,既应下了扑流萤的事儿,便成了我接下来的盼头。”
杨炯重重点头,伸手揽住她的肩,郑重道:“好,我记在心里。待盛夏时,定带你去看那漫天萤火虫的盛景。”
李淽开心点头,见己行至山脚, 那最小的女孩早己趴在杨炯背上打起了盹儿。她看着那小女童,发间还别着方才折的杏花,忽然觉得这世间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此。
李淽伸手替那孩子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发丝,接过这小女孩,轻轻放到马车里,转身柔声催促:“快去寻郑姐姐吧!你耽搁了这许久,她怕是要恼了。”
杨炯一脸苦笑,自己险些将那难哄的 “女文青” 抛在脑后,当下只得应道:“好,你路上也当心。”
李淽点点头,忽然朝西周张望。但见仆从们正忙着安置睡眼惺忪的孩童上车,无人留意他们这辆停在稍远处的马车。
山风拂过,卷起细碎的杏花雨,几点粉白恰好落在杨炯肩头,又无声滑落,衬得杨炯俊朗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