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新求职时代 > 第3章 新机遇

第3章 新机遇

摩根大通大厦的玻璃幕墙映着晨光,整座建筑像一座巨大的水晶。陈欣悦站在52层的茶水间里,望着窗外繁忙的陆家嘿金融区。三个月前的校园招聘面试仿佛还在昨天。

咖啡机发出轻微的嗡鸣。她端起杯子,香气让她想起面试那天。当时坐在会议室里,面对着三位部门主管,她主动选择了数字资产投资部门。

"复旦金融硕士,"面试官翻看她的简历,"为什么不选择传统投行部门?数字资产这个新领域,对应届生来说会很有挑战。"

她记得自已是这么回答的:"正是因为这个领域太新,所以更需要愿意学习和接受挑战的人。我在学校期间专门研究过区块链技术,也参与过数字货币的投资。虽然我是应届生,但我相信这个领域年轻人可能更有优势。"

那番话打动了部门主管Mark。"你说得对,"他说,"我们正在组建数字资产投资组,需要既懂金融又愿意拥抱新技术的人才。年轻人没有包袱,反而更容易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领域。"

"早啊,欣悦。"同事小林走进茶水间,"听说今天有个重要的路演?"

"嗯,一个做区块链艺术品交易的项目,"陈欣悦啜了一口咖啡,"这是我入职后负责的第一个完整项目评估。"

"新人就接这么重要的项目?"小林笑着说,"Mark看来对你很有信心。"

"可能因为我之前的毕业论文就是研究区块链在艺术品市场的应用,"陈欣悦打开平板电脑,调出项目资料,"不过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这种谦虚却自信的态度,是她在复旦金融系培养出来的。虽然是应届生,但在区块链领域的专业积累,让她在入职后很快就能承担实际项目。

办公室里渐渐热闹起来。陈欣悦回到自已的工位,开始整理今天路演需要关注的要点。作为数字资产投资组最年轻的分析师,她知道自已每个决定都会受到特别的关注。

Mark走过来,放下一份文件:"这是技术部门的初步评估,你看看。虽然你是新人,但在区块链这块,我相信你的判断。"

陈欣悦接过文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入职培训时,Mark就说过:"在传统投行,新人至少要两年才能接触实质性项目。但数字资产这个领域太新了,我们需要敢想敢做的人。"

办公区的另一头,几位技术部门的同事正在讨论一个新上线的数字货币交易所。陈欣悦一边整理文件,一边竖起耳朵听着他们的讨论。这是她努力适应新环境的方式之一——在各种场合学习。

"新人很用功嘛,"一位资深投资经理走过她的座位,"我看你经常是最早来的一个。"

"有很多要学的,"陈欣悦微笑着回答,手上继续整理着项目资料。办公桌上摆着她的复旦毕业照,提醒着她不到半年前还是个学生。

与此同时,在WeWork共享办公空间的第35层。

王浩然第三次调整领带位置。今天的路演不仅关系到项目未来,还关系到李明阳的机会。那个年轻人的技术方案让他眼前一亮,可惜现实总是复杂的。

"浩然,PPT最后改好了,"助理小张递来咖啡,"要再过一遍流程吗?"

"不用了,"王浩然摇头,看着手机里李明阳发来的技术文档。那些充满创新性的想法,让他想起自已在谷歌时的日子。

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不少身着正装的投资人正在小声交谈。陈欣悦选择了靠前的位置,这样便于观察演讲者的细节。作为新人,她学会了在细节处着眼。

"前排的是摩根新来的分析师,"有人小声说,"听说是应届生,但很受Mark赏识。"

陈欣悦假装没听见,专注地查看材料。这种议论她已经习惯了。在金融行业,年轻往往意味着经验不足,但她相信专业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路演开始后,王浩然的表现确实很专业。特别是谈到技术架构时,他展示的跨链方案引起了不少关注。

"这个设计很新颖,"技术评审组的专家说,"特别是数据验证的部分,解决了传统方案的瓶颈。"

陈欣悦记下这个细节。作为金融专业出身,她花了很多私人时间学习技术知识,现在这些努力正在发挥作用。

提问环节,她主动举手:"关于技术团队,目前的配置是怎样的?这套架构需要很强的开发能力。"

王浩然的回答很坦诚,承认核心团队还在组建。但他特别提到了一位技术顾问的贡献,这引起了陈欣悦的注意。

会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