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不知所踪。
也有人说,唐朝建立后,十二铜人被重新发现,唐太宗李世民将它们放置在长安大明宫的含元殿前。安史之乱时,十二铜人被叛军掠走,从此下落不明。
还有一种说法,十二铜人并未销毁,十二铜人是秦始皇最爱之物,在陵墓营造好后,随同其它珠宝一起陪葬,十二铜人是否在秦始皇陵,至今无人能说清楚。
未解之谜之三:《兰亭集序》的下落。
相比较九鼎和十二铜人这些大的物件而言,一些书法作品、玉玺、珠宝之类的小物件更容易隐匿。
被誉为“千古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巅峰之作,笔法顺应心境而变,笔锋翻转极为迅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代书法界将其奉为极品之作,但是已失传千年!
史书记载,李世民对书法情有独钟,尤其喜爱“书圣”王羲之的墨宝。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天下广为搜罗王羲之作品。
王羲之最得意的当属《兰亭集序》,本人也是十分珍惜,并把它视为传家之宝,直至传至第7代孙王法极,即智永和尚。
智永年百乃终,逝前他将《兰亭集序》真迹传给弟子辨才和尚。
辨才和尚得到《兰亭集序》后,自是十分珍视,秘不示人。他在自己居住的房间房梁上掏了一个暗龛,专门用来珍藏《兰亭集序》。
当李世民闻言《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处,多次遣人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
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计划从辨才和尚处骗取《兰亭集序》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