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红楼梦之承影 > ☆丶十丶箫音

☆丶十丶箫音

人。”

宝钗却又停住了话头,她自是一番柔肠百结,又自忖铺陈了半日,难不成半途而废。终是低声道:“那么,你可有半句实话在我跟前?”

尹昀神色未曾稍变,凝目于她半晌,忽而一笑:“家道中落不假,父母却是为人所害,我孤身浪迹漂泊,得遇恩师授艺,多年来除了家仇,再无他事挂怀于心。”

薛宝钗既听到家仇,已是心惊,极力令话音不颤,直视他追问:“你与我哥哥相识,可是刻意为之?”

尹昀笑道:“相逢自是偶遇,其后却是听令兄谈及进京,又与贾府有亲,才便宜行事。”

薛宝钗早料到他仇家必不是在薛家,然贾府之内多有她的亲戚,多是扯不断的干系,心中煎熬,却难以再发一言。

尹昀看着她神态,早已明白,却微笑道:“薛姑娘不必忧心,我的仇家么……已是无须再亲自动手了。”

宝钗闻得此言,犹如吃下一颗定心丸,此外诸事都不在挂怀。心绪稍有平覆,却又好奇道:“这几年里府中辞世的吗,却不知是哪一位?”

尹昀笑道:“姑娘何必多虑,生老病死盛衰荣辱,都是自古难逃的定数。”

宝钗知他不愿多言,今日心中大事已定,也无意再三追问。回屋之前,她低头道:“多谢你那时的箫音。”

尹昀微微一顿,却见她步履轻快,已然走了出去。

却说荣府中那夜查抄,撵了几个丫头出去。不过几日,王夫人又亲自到宝玉院里,到底把晴雯等“狐媚”之人打发了干净,这才心里舒心。却听说宝钗家去了,想着是为避嫌之故,特意唤了她前来,剖析原委,让她照旧住进来。

宝钗心意坚定,反而说服了王夫人,就此彻底搬了出来。原先的一应用物,自有婆子收拾妥当,搬到家里去。

怡红院中,宝玉知晴雯已去,看着她昔日所做的旧衣,黯然神伤,于是暗地里喊来两个小丫头,问起晴雯过世的情形,再三追问她去时可唤了谁的名字。

一个丫头回道晴雯姐姐喊了半宿的娘;另一个伶俐些的,见宝玉听了这话有些不快,揣摩着他的心思,诌了一谎,说道是晴雯临去时挂念二爷,特意托她转告,她此去是去天上做了芙蓉花神。

这番言语正对了宝玉脾性,竟是不以为悲,反以为喜。又见池中芙蓉正开,才思偶动,就寻了一个略僻静的所在,设了几样祭品,做了一篇祭文,名曰《芙蓉女儿诔》,吟咏之时,不想却被黛玉听到了。

林黛玉分花拂柳地走出来,连声赞他这篇诔文新奇,又讨原稿来,宝玉忙取来与她同观。

黛玉读到“岂道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陇中,女儿命薄”一句,笑道:“这句意思虽好,‘红绡帐里’却嫌烂俗,不如改成‘茜纱窗下’如何?”

宝玉也想起了先前老太太赏她的糊窗用的霞影纱,大赞道:“改得好,但那是你的窗槅,我却是不敢用的。不如就当是你祭她的,改成‘茜纱窗下,小姐多情,黄土陇中,丫鬟薄命’如何?”

黛玉笑道:“又不是我的丫鬟,待我的紫鹃死了,再如此说,也还不迟。”

宝玉笑道:“你又何必咒紫鹃,我想到了,不如改成‘茜纱窗下,我本多情,黄土陇中,卿何薄命’。”

黛玉听了骤然变色,她素来是有心病的,这话倒似在说她一般,怎能不令她心惊。她不愿拂了宝玉兴致,勉强笑着把话头带过去了。

两人说着话,也就各自去了。

近旁古木之上,却闲卧着一人,待花前一干人等都走了,忽而一笑,“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果然是长篇挥洒之下,还馀几分泣血真意?薛姑娘所言不差。”

说完,他擡手,吹奏一曲箫音,呜咽低回,闻之颇有缠绵悱恻之意。

作者有话要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