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改好了,怎么又胡言乱语起来,还让不让妹妹活了!”
薛蟠一见倒也慌了,想起了前年兄妹置气的缘由,忙上前来作揖赔罪。却见宝钗并不理他,他憋着气道:“妹妹别赖哥哥我不会说话,刚刚母亲可是露了意思了,说你的婚事,要你姨妈点头呢!”
宝钗一听这话,竟似平地起了焦雷,怔在那儿一动不动,半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薛蟠虽浑,对母亲妹妹却还是有几分上心的,嘟囔道:“你们都把那块玉当宝贝,我却觉得这样的妹婿不要也罢。妹妹你要挑人,尹昀不就比他好上百倍……”
说到尹昀,他眼睛亮了起来,拍掌道:“是了!我怎么没早些想起来,妹妹你和尹昀,两人再般配不过了。他虽没了家里人,但在我们家几年,也是知根知底的了,母亲听了必然也是满意的……”
母亲既说了要姨妈拿主意,又如何会满意……这句话在宝钗心头滑过,却没有说出口来。
她乍听到与终身相关之事,忽觉懒懒的,提不起劲来,于是只是淡淡地嘱咐了哥哥不要到母亲跟前浑说,就自个儿回屋去了。
新年头两个月相安无事地过去了,开春后,薛家在忙着宝琴出阁的事,史家那边湘云赶在前边已是嫁去了卫家。
宝钗素来和湘云好,在她出阁后也是不得相见,一日收到了湘云的书信,读来知道她一切安好,只是信末提及犹是念着往昔姐妹们的情分。湘云在贾家时的知己除了宝钗,就要数黛玉了,她也一直挂心黛玉的身体。
宝钗得了此信,想起也有段日子未曾去看林妹妹了,能把湘云信中的问候之意带去也是好的。她正思量着此事,却听薛姨妈唤她过去,说是凤姐身子不见好,王夫人托人来问可还有上好的参。薛姨妈在家中走不开,又想着有阵子不曾过府去见王夫人了,就让宝钗顺道过去瞧瞧她姨妈可安好。
宝钗应了出来,却在院子里碰上了薛蟠和尹昀。薛蟠听她说要去贾府,眼珠子一转,笑嘻嘻地推着尹昀上前道:“你一个人出门未免让人担心,就让尹昀送你过去吧。”
宝钗一楞,还未答话,就见尹昀点了下头,走出去安排轿夫了。
宝钗怔怔地看着他的背影,直到他出了院门,才转过头去找肇事者。不想薛蟠竟似从未有过这么机灵般的,早一溜烟地跑远了。
宝钗也是无奈,她素知哥哥浑事虽干了不少,唯独对认定的朋友还是有些热心肠的。先前那件事只当他随口一说,不想今日看他竟是当真的。
出了薛家,宝钗坐在轿子里,思绪也跟着轿子起落而沈浮。她想起年前宝玉病了的那回,母亲也是让尹昀送她去贾府探望姨妈。那时她坐在轿子里,心中也没有什么念头,只是当做亲戚间的走动罢了,宝玉和王夫人也不过是她的表弟和姨母。
此刻却是不同了,她竟有了个念头,盼望着这条路走不完才好,那样她可以不用去想到贾府后要见到的人和要应对的事。
自从知道了母亲和王夫人的默契之后,她心里就像有个麻线团,怎么理也理不清,纠结着也放不开。
宝钗到了姨妈屋里,王夫人笑着拉着她坐下,吩咐人将参送到琏二奶奶屋里后,就和颜悦色地问起她母亲在家可好,家长里短地叙起话来。
宝钗答话时与平常无异,但心中却比往常更留心揣摩姨妈的意思,好在王夫人说的都是家中的平常事,并不曾透出些有深意的话语来。
好容易辞别了姨妈,她出了那屋子才觉顺畅了,于是就往大观园里去,才进了园子,不想远远地看见平姑娘走过来了。
宝钗有些诧异地站住了,想不出平姑娘是打哪来的,这会儿竟不在凤姐跟前伺候,也不像是要去太太处回话的样子。
平儿迎上来笑着道:“姑娘让我好找,原以为姑娘和太太说完话了,我在这园子里等半天呢。”
宝钗想不到竟真是来找她的,笑道:“你不在二奶奶跟前伺候,竟是到这儿躲懒来了。到底有何事找我?”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