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亲
正值傍晚,村民三三两两在打谷场吃饭谝闲传。李渺看到李江正在跟人讨论什么,大声喊,“爹爹,我给你们买了猪肉葱花饼。”
说着就小跑过去,把五个饼子塞到他爹怀里。
潇恒和陶近溪把板车停下来,几个孩子纷纷下车找爹娘报喜。
“哟,还买了酱醋呢,懂事了渺。”李江摸着儿子的头,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拥着孩子说笑。
“哎呀,什么饼子,闻着真香呢。”
张彦顺势掏出饼子递给张婶,“娘,潇哥哥晌午给我们一人买了一个猪肉葱花饼,柿子饼卖出去二百三十文,我就买了四个饼子花了二十文,这是剩下的二百一十文。”
张婶接过两串多铜板笑得合不拢嘴,“彦儿出息了,能自己挣钱了。”
毛蛋也把两个饼子递给祁爷爷,“六个板凳卖了一百二十文,两个饼子花了十文,这是剩下的一百一十文。”
祁爷爷亲昵的拍拍毛蛋,数了三十文递给他,“这是你的工钱,快收着。”
毛蛋害怕钱被后娘收了去,“祁爷爷先存到你这里,等我要用了喊你。”
“天哟,连狗蛋都挣到银子了。”
“这几个娃娃都有出息呀!”
“可不是,那板车上的是什么?”
陶近溪喊了声陈叔,“陈叔,陈小山今日跟我师兄在镇上帮忙抓小偷,这是县衙大人命人赠送的两块牌匾,上面是‘见义勇为’四个大字。”
陈叔楞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还是刘婶先反应过来拍了他一下,“楞着做什么,我儿出息了。小山,你没受伤吧?”
陈小山在众人七嘴八舌的赞叹中,有些羞赧,“娘,我都好着呢。这是人家送的葱花饼,给你们吃。”
陶近溪一笑,“原本我们饼子买的多,那摊贩老板见小山见义勇为便送了三个饼子。”
众人又是一阵唏嘘感叹。
张彦见陈风在人群外挤过去把两个饼子送给蔡寡妇,“陈风没去赶集,这两个饼子给你们尝尝婶子。”
蔡寡妇心里感动,知道陈风为了省钱没去镇上,这一看下回还是让孩子们去长长见识,一个饼子五文钱怎么也省得出来。
陶近溪和潇恒推着板车往回走,后面跟了好几个叔伯婶子,他们都知道要不是潇恒和陶近溪带着几个小娃娃算账识字,他们哪里能卖出去货物赚到钱。
再一想在陶家读书还能管饭,都想送自家小孩去读书。
王若梅先开口了,“陶小子,你们家还收学生吗?”
陶近溪早就和潇恒商量好,年前都不收了,便这样如实相告。
众人失望道,“咋就不收了呢?七个也是教,十个也是教啊。”
倒是陈叔打圆场,“冬日里冷,孩子们上课都有两个汤婆子轮流换着暖手,中间还烧着一盆火,陶小子和潇小子还给孩子们做饭烧甜汤喝。这哪一样不要成本?七个娃娃他们没收束修已经大方恩惠了,再来十个,这是要吃穷他们呀?”
张婶跟着说,“是这个道理,半大孩子饭量也没个底,我们就送些野菜和馍馍,陶小子还经常给他们吃荤腥呢。说到底还是他们亏了。”
蔡寡妇帮腔,“对啊,隔三差五杀鸡炖鱼的,孩子们念书跟着身体都结实了不少。”
“我家送不起好东西,就帮着陶小子打打鸡草做点活儿帮工,不能为了夥食把孩子送去蹭吃蹭喝,要不然那成什么样了?”
她指桑骂槐,这话一说戳破了有些人的心思。
王冬梅讪讪道,“那送什么我们也送呀?”
陈叔乐呵呵笑,“鸡蛋丶腊肉丶老母鸡,只要你有心想送啥都行。”
王冬梅一听直摇头,这些东西留家里自己吃不香吗。
潇恒见大夥儿都围一圈,索性把话说透了,“我原本没有打算收学生教书的,就是想教师弟读书识字,刚好张彦陈风几个孩子想学就跟一起学了,这才说不收束修。”
“各位叔伯婶婶,陈叔和张婶说的是实话,教孩子们念书我们确实操不少心。我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按照现在这样教以后不收束修还真不行。”
“所以我们商量了一下,年后想学的我们统一收束修,标准就按照邻村的来。年前我们就先教这个七个孩子,其馀的不收了。”
陈叔笑眯眯道:“该收呢,要不然老觉得占便宜了。我们小山这一个多月都胖乎了。”
李江也带头,“早该交束修了,潇小